A-A+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出自唐代王维的《杂诗三首·其二》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注释①来日:来的时候。②绮(qǐ)窗:雕画花纹的窗户。③著花未:开花没有?著(zhu)花,开花。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参考赏析

创作背景

王维在孟津住了十余年,久在异乡,忽然他乡遇故知,激起了是作者强烈的乡思,因此做此诗表达自己强烈的思乡之情。▼

鉴赏二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应知”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

鉴赏

这首诗通篇运用借问法,以第一人称叙写。四句都是游子向故乡来人的询问之辞。游子离家日久,不免思家怀内。遇到故乡来人,迫不及待地打听家中情事。他关心的事情一定很多,其中最关心的是他的妻子。但他偏偏不直接问妻子的情况,也不问其他重大的事,却问起窗前的那株寒梅开花了没有,似乎不可思议。细细品味,这一问,确如▼

作者介绍

王维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 https://mj.facekun.com/6581.html

爱情诗:古代情诗经典情诗(二)

爱情诗:古代情诗经典情诗(二)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嫦娥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无题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

关于山水景色的诗句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关于山水景色的诗句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日出江...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出自宋代诗人郑思肖的《寒菊》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赏析  宋代人郑思肖的《寒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一句则借菊言志,菊花,宁可一直守在枝头,何曾被北风吹落在尘土,这是郑思肖民族气节的写照,也是对他坚毅不屈的歌颂。所表现的就是菊花孤傲、清高、坚持理想和信仰的高尚。便是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诗人自己如菊的情怀。  ...

描写四季景色的诗句、秋季景色的诗句

描写四季景色的诗句、秋季景色的诗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