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

出自唐代李商隐的《富平少侯》

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
不收金弹抛林外,却惜银床在井头。
彩树转灯珠错落,绣檀回枕玉雕锼。
当关不报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张放十三岁就世袭得了富平侯的爵位,他年幼无知,根本考虑不到局势不稳、七国叛乱、边患不断、匈奴南犯的事情。他不识金弹的贵重,把它弹落在林子里不知道收回,倒翩翩中意起井上的辘轳架来了,对它偏有几分爱惜,真无知啊。华丽的灯柱上转动着明亮的灯烛,灯烛像明珠一样交相辉映,精致美丽。精美的檀木枕刻镂精巧,像▼

参考赏析

鉴赏

此诗首联:“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七国”喻藩镇割据​叛乱,“三边”指边患,“未到忧”即未知忧。指出其不知国家忧患为何物,次句再点醒“十三”袭位,这就有力地显示出童昏无知与身居尊位的尖锐矛盾。如果先说少年袭位,再说不恤国事,内容虽完全相同,却平直无奇,突现不出上述矛盾。这种着意作势的写法▼

创作背景

汉张安世封富平侯,他的孙子张放幼年继承爵位。但这首诗所咏内容却不切张放行事,可见诗中的“富平少侯”不过是个假托性的人物。从诗题和首尾两联看,诗中的“富平少侯”似乎不像一般贵族少年,而可能另有具体寓托。这虽是个假托性的人物,清代注家徐逢源​根据唐敬宗​少年继位、好奢喜猎、宴游无度、尤爱纂组雕镂之物及视▼

作者介绍

李商隐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新城道中·其一》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赏析  《新城道中》其一写作者出巡时途中所见的美丽景色,愉快地赞美了山村人家和平的劳动生活。首联:“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写人正打算去山里,恰好这时春风吹断了屋檐下积雨的声音,他心里愉悦,因而觉得春风极...

富含哲理的诗句、人生哲理的诗句

富含哲理的诗句、人生哲理的诗句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站头。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人...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出自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事 一作:何时;又恐 一作:惟 / 唯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长向 一作:偏向) 参考翻译 ...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