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出自唐代人刘长卿的《饯别王十一南游》

饯别王十一南游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赏析:

这是首送行诗,写与友人分开时的情形。友人已乘舟向烟水迷蒙的远方驶去,但诗人还在向他洒泪挥手送行。逐渐地,看不见友人的旅舟了,江面上鸟在飞着,不知它们要飞往何处;远处只要青山默默地对着诗人。兄弟乘坐的船儿沿长江向远处去了,诗人在斜阳里站立,幻想着友人行将游五湖的情形。就这样分开了,不知有谁晓得诗人对兄弟的悠悠想念。诗人凭借眼前景象,经过眺望和凝思,来表达离愁别恨,方法新颖,不落窠臼。

诗题虽是“践行”,但诗中看不到践行的局面,乃至一句分开的言语也没有提及。诗一开始,他的兄弟王十一(此人姓名爵里不详)现已登舟远去,小舟行进在浩渺的长江之中。诗人远望着烟水空茫的江面,一再挥手,表达个人依依之情。此刻,江岸上只留下诗人个人。友人此刻又怎么,读者已无从晓得,但从诗人送行的行为,却可幻想到江心小舟友人告别的情形。翰墨会集凝炼,构思奇妙。诗人以“望”、“挥手”、“泪沾巾”这一系列举措,浓墨烘托了个人送行友人时的心境。他没有直抒心中所想,而是借送行处长江两岸的雄壮景象入诗,用一个“望”字,把眼前物和心中情融为一体,让江中烟水、岸边青山、天上飞鸟都来烘托个人的惆怅心境。

第三句是真假联系,诗中“飞鸟”隐喻友人的南游,写出了友人的远行难以预料,倾泻了个人的关心和担忧。“没”字,暗扣“望”。“何处”则点明凝思远眺的诗人,目光久久地追随着远去的友人,愁思连绵,不绝如缕。真挚的友谊不同于通常的客套,它不在当面应付,而在别后怀念。诗人对兄弟的一片真情,正集聚在这别后的单独久久凝睇上。这使人联想到《三国演义》描绘刘备与徐庶别离时的情形。

可是,眼力所及总是有限的。兄弟远去了,再也望不到了。别后更谁相伴?只见一带青山如黛,依依向人。一个“空”字,不只点出了诗人远望兄弟渐行渐远直至不见的情形,一起烘托出诗人此刻空无孤寂的心境。回曲跌宕之中,见出诗人借景抒情的功力。

五六两句,从字面上看,好像仅仅告知了兄弟远行的起止:友人的一叶帆船沿江南去,逐渐远行,抵达五湖(当指太湖)畔后休止。可是,诗句所包括的意境却不止于此。友人的行舟消逝在长江止境,肉眼是看不到了,可是诗人的心却追随友人远去一向伴送他抵达目的地。在诗人的幻想中,他的兄弟正在落日灿照的太湖畔欣赏明丽的春光。

诗的最终,又从模糊的心机中折回到送行的现场来。诗人站在汀洲之上,对着秋水苹花入迷,久久不忍归去,心中充满着无限愁思。情形交融,首尾相应,离思厚意,悠然不尽。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 https://mj.facekun.com/602.html

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出自元代张可久的《人月圆·山中书事》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参考翻译 注释 ①诗眼:诗人的洞察力。②孔林:指...

描写小草的诗句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

描写小草的诗句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
三春时分,南园草木一时新。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叔同:《送别》)  长信宫中草,年年愁处生。故侵珠履迹,不使玉阶行。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出自唐代戴叔伦的《兰溪棹歌》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弯蛾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淅淅沥沥的春雨,下了三天,...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出自唐代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青山隐隐起伏,江流千里迢迢。时今已过深秋,江南草木尚未凋谢。扬州的二十四桥,在...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