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出自盛唐白居易的《忆江南》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赏析:

  白居易从前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姑苏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周游江南,侨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适当的知道,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形象。当他因病卸职姑苏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绘声绘色。

  要用十几个字来归纳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奇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绘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独出机杼地从“江”为中间着笔,又经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示了光芒耀眼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绘方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彼苍”、“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一样的颜色彼此衬托,使诗意明媚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因而江南的春光,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颜色,又因烘染、衬托的方法而形成了大家幻想中的图像,颜色艳丽耀眼,层次丰厚,简直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此词写江南春光,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光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称颂之意与神往之情也尽寓其间。一起,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而,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关联阖。次句“景色旧曾谙”,点明江南景色之“好”,并非得之风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自体会与亲自感触。这就既执行了“好”字,又照顾了“忆”字,不失为串连一篇意脉的精彩翰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杰出烘托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鲜艳颜色,给人以光芒耀眼的激烈形象。其间,既有同色间的彼此烘托,又有异色间的彼此衬托,充沛显现了作者长于上色的窍门。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光的无限赞赏与思念,又形成一种悠远而又深远的神韵,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地中。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出自宋代叶绍翁的《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出自宋代岳飞的《满江红·写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栏 通:阑)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壮志 一作:壮士;兰山缺 一作:兰山阙)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了。独自...

晚安心语140926:放过他人,就能善待自己

晚安心语140926:放过他人,就能善待自己
1、累,有时候也是种享受,因为它让生活变得充实。 2、让人迷茫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本该拼搏的年纪,却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3、如果不能改变风的方向,就要想办法调整风帆;如果不能改变事情的结果,就需要改变自己的心态。请记住,你的选择,决定了你的人生。 4、象棋里头我觉得最“奥秘”的游戏规则,就是“卒”。卒子一过河,就没有回头的路。人生中一个决定牵动另一个决定,...

“安得广厦千万间”全诗赏析

“安得广厦千万间”全诗赏析
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作者:杜甫 年代:唐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