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出自当代诗人陈毅的《青松》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赏析
  《青松》一题,是《冬夜杂咏》中的首篇。[《冬夜杂咏》:这一组最初发表于《诗刊》1962年第一期上。共12题19首,这里选其中一首。发表时有小序云:一九六〇年冬夜大雪,长夜不寐。起坐写小诗若干段,寄兴无端,几乎零乱。迄今事满一年,不复诠次。(诠次,选择、归类及排列的意思。)送登《诗刊》,以博读者一粲。(粲,形容笑的样子。)一九六一年十二月一日仲弘记。(仲弘,是陈毅的字。)]作者借物咏怀,表面写松,其实写人。写人坚忍不拔、宁折不弯的刚直与豪迈,写那个特定时代不畏艰难、雄气勃发、愈挫弥坚的精神。作者写松是把它放在一个严酷的环境中,一个近乎剑拔弩张的气氛中,我们看到了雪的暴虐,感受到松的抗争。我们似乎像松一样承受压迫,又像松一样挺直起来。那冷峻峭拔的松的形象,因为充溢其中的豪气激荡其中的力量而挺直起来。在压与挺的抗争中,我们似乎同时经历了一场灵魂的涤荡,因为在这种抗争中,展现了那个时代飞扬凌厉的热情,展现了作者那令人起敬的人格力量。

  读这首诗,总让人想起陈总的形象。想起那刚毅的面孔。勃发的神采,光明磊落的胸襟,刚直不阿、任何时候也不肯向恶势力低头的人格。真是文若其人。如果说:“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诗句充溢着一种帝王之气,那么“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诗句也只有刚傲沉毅、满怀将帅气度的陈毅能够写出来!也许作者在这里的主要目的不是抒写个人。冬夜大雪,作者辗转难眠。1960年那是全国人民都在经受考验的时期。特大的自然灾害,党的工作失误,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背信弃义,帝修联合反华,正使中国内外交困。正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时候,作者作为国内领导人,胸怀的是祖国的命运,承受的是民族的困厄,他考虑的是决不能丧失民族气节,不能丧失原则和立场,向各种反华势力妥协。而这时,全国人民正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以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迎接困难,战胜困难,顶住了世界性的修正主义的逆流。“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正是对我们的党和人民,对雄气勃发的时代精神的盛赞。也许正是作者人格和时代精神相互融合,内外互动,共同投射在青松这个特定的象喻上,才使这首诗有一股凛然大气,读来令人感动。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 https://mj.facekun.com/931.html

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

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长恨啊!实在更长恨!我把它剪裁成《短歌行》。及时唱歌行乐...

富含哲理的诗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富含哲理的诗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全诗赏析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全诗赏析
名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赠汪伦》 赠汪伦 作者:李白 年代:唐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赏析:      李白“斗酒诗百篇”,一生喜好游览名山大川。据清代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有一位素不相识的汪伦,写信给李白,邀请他去泾县旅游,信上热情洋溢地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

关于爱情的诗句、描写爱情的诗句

关于爱情的诗句、描写爱情的诗句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竹枝》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唐)张籍《节妇吟》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温庭筠《更漏子》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唐)温庭筠《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上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断肠白苹洲!温庭筠《望江南》 ★直道...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