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

出自南宋诗人吕本中的《踏莎行》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赏析
  词的上片以“似”与“不似”写梅与雪交相辉映的奇绝之景。梅花与飞雪同时的情景之下,写梅往往说到雪,以雪作背景。正因为梅与雪同时,加之梅花与雪花有相似之处,人便常常将它们联系起来。梅花和雪花形相似、色相近,而质相异,神相别,因而本词中词人写了“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之后,即拔起一笔:“似和不似都奇绝”。“似”是言色,“不似”则言香。朦胧月色之中,雪白梅洁,暗香浮动,这确实是种奇妙的境界。
  月下奇景,本应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可是词人认为是“恼人”的。“恼人”即“撩人”,此解释诗词中屡见不鲜。那么为什么会撩拨起人的心事?词人没有直接回答,只是含糊地说:“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词人此处设下了悬念,令人揣想。因为心中本有事,见了这乐景则与她心情抵触不入,反而触景添愁。
  词的下片则点明词人心事的由来:“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原来是去年梅花开放时节,曾同情人共赏梅花,南楼之月可作见证,而今与情人离别了,风物依旧,人事已非,怎么能不触景生情!词到结句时才点明词人为什么别来频醉频醒,是为了“轻离别”的“恨”。
  整首词先设下重重迷障,层层云翳,然后驱雾排云,露出了本意这样使读者从深深的困惑中明白过来,得到了感情上的慰藉。见雪兴怀,睹梅生情,登楼抒感,对月寄慨,把离别恨委婉道出,有着一种朦胧美。这种朦胧美不同于明快之美,但也不是晦涩。
  如果一首词让人感到不知所云,百思不解,那就失却了意义。这种词没有朦胧美,而是晦涩。朦胧美如雾中之花,纱后之女,初看不清楚,细辨可见其形态,这种境界给人一种含蓄美。这首词的题旨全靠最后一句“到今犹恨轻离别”点出。

经典伤感诗句、关于伤感的诗句

经典伤感诗句、关于伤感的诗句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纳兰性德《虞美人》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张籍《节妇吟》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 ◆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 陈衡恪《题春绮遗像》 ◆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梁启超《台湾竹枝词》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出自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深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明月...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春雨》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赏析  一个春雨绵绵的早晨,中的男主人公穿着白布夹衫,和衣怅卧。他的心中究竟隐藏着什么?究竟何以如此呢?诗在点明怅卧之后,用一句话作了概括的交待:“白门寥落意多违。”据南朝民歌《杨叛儿》:“暂出白门前,杨柳可藏乌。欢作沉水...

柳如眉,云似发,鲛绡雾縠笼香雪。

柳如眉,云似发,鲛绡雾縠笼香雪。
出自唐代魏承班的《渔歌子·柳如眉》 柳如眉,云似发,鲛绡雾縠笼香雪。梦魂惊,钟漏歇,窗外晓莺残月。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少年郎,容易别,一去音书断绝。 参考翻译 注释 ⑴鲛绡雾縠:珍贵的纱绸。鲛绡...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