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出自唐代诗人祖咏的《望蓟门》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赏析
  蓟门在今北京附近,唐时是防契丹的前线重镇。这里历史上曾有过"黄金台拜将"的故事,眼前又是浓浓的军事氛围,因而祖咏只一"望"便生出许多既独特又很易得人认同的情思。
  全从"望"字着笔。第一二句是"望"的背景,三四句是"望"中所见,五六句却是"望"中所想象,七八句是"望"中的感慨。
  "惊"字只应作大受震撼解,不是害怕。圈定这特殊感觉有利于读者和作者进行心灵上的交流。祖咏当年纯粹是个热血青年,他正是用了热血青年的"思维之眼"才"望"出些独特的意象来的。
  "笳鼓喧喧",是造成"惊"和"望"的源起,也是传达边区氛围少不了的一笔。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次联,积雪泛寒光,风吹旌旗动,是眼前景,但扯到"万里""三边(幽州,并州,凉州,包括从东北到西北几千里边疆)",是必须用"思维之眼"才看得到的,显出诗人对边庭形势的了解使其产生独特的生命体验。那种苍莽的气势建筑在真实的感觉上,很动人。其中"寒""曙"两字颇重要:它们传达了一种既含杀气又有点莫名兴奋的情态。
  第三联,"思维之眼"有更深入的透视。"沙场"固然在眼前,而"烽火"却不见得是当时所见,祖咏只是从"沙场"立刻联想到了"烽火"。"烽火"而"连胡月",则更带着不知多少年月积叠下来的血腥味和凄清。不过,作者并不想过分渲染凄清,所以立刻换了个角度,去"望"蓟城的地势:"海畔云山拥蓟城"。《左传》记晋楚城濮之战前,晋文公的谋臣主张坚决开战,说:"表里山河,必无害也!"蓟城后有大海,周围云山簇拥,同样是个易守难攻的军事要塞。--当然,这层意思只在作者潜意识里起作用,下笔写来不见有半点理性思维的痕迹。写景能写出潜意识作用下的特殊感觉,这是高手。古人所说"潜气内转",大抵指此而言。
  末联连用了两个典故。第一个是"投笔从戎":东汉班超原在官府抄公文,一日,感叹说,大丈夫应该"立功异域",后来果然在处理边事上立了大功。第二个是"终军请缨":终军向皇帝请求出使南越说服归附,为表现自己有足够的信心,他请皇帝赐给长带子,说是在捆南越王时要用它。祖咏用了这两个典故,意思很明白,更有豪气顿生之感。
  盛唐,既有如祖咏一般的热血诗人,也有迹近"老油条"的诗人在写边塞诗。

描写春天的诗句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描写春天的诗句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春色...

“宝镜似空水”的下一句及全诗赏析、作者出处

“宝镜似空水”的下一句及全诗赏析、作者出处
宝镜似空水的下句是“落花如风吹”。整句: 宝镜似空水,落花如风吹。 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拟古》 拟古 作者:李白:年代:唐 融融白玉辉,映我青蛾眉。 宝镜似空水,落花如风吹。  出门望帝子,荡漾不可期。 安得黄鹤羽,一报佳人知。 拟古注释: 模仿古代的风格、形式,特指模拟古人的诗文。   诗文仿效古人的风格形式。如 汉 扬雄 拟《易》作《太玄》,拟《论语》作《法言》,以及《文选》中...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赏析  题一作《观猎》。从诗篇遒劲有力的风格看,当是王维前期作品。诗的内容不过是一次普通的狩猎活动,却写得激情洋溢,豪放有力。全诗共分两部分。前四句为第一部分,写射猎的过程;后四句写将军傍晚收猎回营的情景。至于其艺术手法,几令清人沈德潜叹为观止:“章法、...

关于黄河的诗句、赞美黄河的诗句

关于黄河的诗句、赞美黄河的诗句
★王维诗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艄公号子声声雷,船工拉纤步步沉。运载好布千万匹,船工破衣不遮身。运载粮食千万担,船工只能把糠馍啃。军阀老板发大财,黄河船工辈辈穷。” ★“一条飞龙出昆仑,摇头摆尾过三门。吼声震裂邙山头,惊涛骇浪把船行。” ★“三气周瑜在江东,诸葛亮将台祭东风。祭起东风连三阵,火烧曹营百万兵。”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