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一剪梅·中秋元月》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惟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回忆起那个晴朗的中秋,我置身在芳香的丹桂丛。花影映照在酒杯中,月波荡漾在酒杯中。今晚同样在楼上举杯待月光,可是乌云浸湿了纱窗,雨水打湿了纱窗。我直想乘风上天去质问天公,可是这天路没法打通,想送个信吧信也难通。满堂只有蜡烛高烧光闪闪,照耀得酒宴上红彤彤。让我们慢慢把酒喝几盅,让我们慢慢把曲唱到终。▼

参考赏析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中秋赏月未得的词。上片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今宵中秋无月的遗憾。“忆对”三句是回忆以前那个花好月圆的中秋节情景:天晴风静,皓月当空,桂花飘香,饮酒乐甚,心情非常舒畅。尤其是花映在杯中,月也在映在酒杯中的描写,生动形象,富于情趣。“今宵”三句,写今夜无月的情景,但词人并未直接写出,而是说今晚饮▼

创作背景

辛弃疾曾亲率骑兵独闯金兵大营,曾写《美芹十论》、《九议》进奏朝廷,论议抗金方略,反对议和偏安。可是,权奸当道,欺圣蒙主,辛弃疾进奏不被采纳,反遭弹劾、排挤、打击,直至削官罢职,被废闲居。这首词借题发挥,明咏中秋赏月,实为忧国之思,寄恨之作。▼

作者介绍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席慕容经典诗句

席慕容经典诗句
  我折叠着我的爱   ----席慕容     我折叠着我的爱 我的爱也折叠着我 我的折叠着的爱 像草原上的长河那样婉转曲折 遂将我层层地折叠起来   我隐藏着我的爱 我的爱也隐藏着我 我的隐藏着的爱 想山岚遮蔽了燃烧着的秋林 遂将我严密地隐藏起来   我显露着我的爱 我的爱也显露着我 我的显露着的爱 像春天的风吹过旷野无所忌惮 遂将我完整地显露出来   我铺展着我的爱 我的...

描写长江美景的诗句、描写长江三峡的诗句

描写长江美景的诗句、描写长江三峡的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人有悲欢...

青天有月来几时下句及全诗赏析!

青天有月来几时下句及全诗赏析!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把酒问月》 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出自南宋诗人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赏析  这首是绍熙三年(1192)十一月陆游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是年六十八岁。这首诗的大意是: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同陆游的许多...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