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赏析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天气寒冷,人在睡梦中被冻醒,惊讶地发现盖在身上的被子已经有些冰冷。疑惑之时,抬眼望去,只见窗户被映得明亮亮的。开篇先从触觉(冷)写起,再转到视觉(明)。“冷”字,暗点出落雪已多时。一般来讲,雪初落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骤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寒意。“讶”字,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正如陶渊明写雪名句所谓“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这两句是写人的所感所见,虽全用侧写,却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这才知道夜间下了一场大雪,雪下得那么大,不时听到院落里的竹子被雪压折的声响。这两句变换角度,从听觉(闻)写出。用的是倒装方式,上句是果,下句是因,构思巧妙,曲折有致。人选取“折竹”这一细节,衬托出“重”字。通过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判断雪很大,而且雪势有增无已。诗人的感觉确实细致非常。“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出雪夜的宁静。
  这一结句以有声衬无声,使全诗的画面静中有动、清新淡雅,真切地呈现出一个万籁俱寂、银装素裹的清宁世界。可与王维诗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相媲美。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 https://mj.facekun.com/903.html

柳叶乱飘千尺雨,桃花斜带一路烟。

柳叶乱飘千尺雨,桃花斜带一路烟。
出自清朝诗人吴梅村的《鸳湖曲》   驾鸯湖畔草粘天,二月春深好放船。   柳叶乱飘千尺雨,桃花斜带一路烟。   烟雨迷离不知处,旧堤却认门前树。   树上流莺三两声,十年此地扁舟住。   主人爱客锦筵开,水闻风吹笑语来。   画鼓队催桃叶伎,玉箫声出柘枝台。   轻靴窄袖娇妆束,脆管繁弦竞追逐。   云鬟子弟按霓裳,雪面参军舞鸜鹆。   酒尽移船曲榭西,满湖灯火醉人归。   朝来别奏...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出自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事 一作:何时;又恐 一作:惟 / 唯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长向 一作:偏向) 参考翻译 ...

奇迹有时候是会发生的,但是你得为之拼命努力。

奇迹有时候是会发生的,但是你得为之拼命努力。
引导语:人之所以伤心,是因为看得不够远。未来没有来临之前,怎么知道现在所谓的困境,不是一件好事呢。人要向前看,向前看。尤其是感情,根本是无须去纠结其中的对错,因为是没有对错的。奇迹有时候是会发生的,但是你得为之拼命努力。 01、当你决定了从此要做一个快乐的人,首先要做一个坚强的人。 02、冲动时说的那些伤人的话,都是日后无可救药的后悔。所以心情不好的时候尽量少开口! 03、奇迹有时...

描写春天景色诗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描写春天景色诗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