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赏析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天气寒冷,人在睡梦中被冻醒,惊讶地发现盖在身上的被子已经有些冰冷。疑惑之时,抬眼望去,只见窗户被映得明亮亮的。开篇先从触觉(冷)写起,再转到视觉(明)。“冷”字,暗点出落雪已多时。一般来讲,雪初落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骤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寒意。“讶”字,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正如陶渊明写雪名句所谓“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这两句是写人的所感所见,虽全用侧写,却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这才知道夜间下了一场大雪,雪下得那么大,不时听到院落里的竹子被雪压折的声响。这两句变换角度,从听觉(闻)写出。用的是倒装方式,上句是果,下句是因,构思巧妙,曲折有致。人选取“折竹”这一细节,衬托出“重”字。通过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判断雪很大,而且雪势有增无已。诗人的感觉确实细致非常。“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出雪夜的宁静。
  这一结句以有声衬无声,使全诗的画面静中有动、清新淡雅,真切地呈现出一个万籁俱寂、银装素裹的清宁世界。可与王维诗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相媲美。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 https://mj.facekun.com/903.html

只有中文才写得出的天才之作,英文立刻弱爆了!

只有中文才写得出的天才之作,英文立刻弱爆了!
原文是这样的: You say that you love rain, but you open your umbrella when it rains. 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sun, but you find a shadow spot when the sun shines. 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wind, but you close your windows when wind blows. This is why I am afraid, because you say that you love me too. 普通版 你说你喜欢雨,但是下雨的时候你却撑开了伞; 你说你喜欢阳光,但当阳光...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出自先秦的《沧浪歌》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参考翻译 译文 水清的时候可以用来洗涤冠缨;水浊的时候就可以用来洗脚。▼ 参考赏析 赏析 广义:传统上讲世事清明时,可以出仕为民造...

写梅花的诗句、与梅花有关的诗句

写梅花的诗句、与梅花有关的诗句
●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 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 ●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蝶恋花 欧阳修 帘幕东风寒料峭,雪里香梅,先报春来早。 红蜡枝头双燕小,金刀剪彩呈纤巧。 旋暖金炉薰蕙藻。酒入横波,困不禁烦恼。 绣被五更春睡好,罗帏不觉纱窗晓...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出自唐代李白的《怨情》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颦蛾眉 一作:蹙)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美人儿卷起珠帘一直等待,一直坐着把双眉紧紧锁闭。只看见她泪痕湿满了两腮,不知道她是恨人...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