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出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赏析
  这首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诗的开端,以‘日暮苍山远’五个字勾画出一个暮色苍茫、山路漫长的画面。诗句中并没有明写人物,直抒情思,但使读者感到其人呼之欲出,其情浮现纸上。这里,点活画面、托出诗境的是一个‘远’字。它给人以暗示,引人去想象。从这一个字,读者自会想见有人在暮色来临的山路上行进,并推知他的孤寂劳顿的旅况和急于投宿的心情。接下来,诗的次句使读者的视线跟随这位行人,沿着这条山路投向借宿人家。‘天寒白屋贫’是对这户人家的写照;而一个‘贫’字,应当是从遥遥望见茅屋到叩门入室后形成的印象。上句在‘苍山远’前先写‘日暮’,这句则在‘白屋贫’前先写‘天寒’,都是增多诗句层次、加重诗句分量的写法。漫长的山路,本来已经使人感到行程遥远,又眼看日暮,就更觉得遥远;简陋的茅屋,本来已经使人感到境况贫穷,再时逢寒冬,就更显出贫穷。而联系上下句看,这一句里的‘天寒’两字,还有其承上启下作用。承上,是进一步渲染日暮路遥的行色;启下,是作为来风雪的伏笔。

  这前两句诗,合起来只用了十个字,已经把山行和投宿的情景写得神完气足了。后两句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写的是借宿山家以后的事。在用字上,‘柴门’上承‘白屋’,‘风雪’遥承‘天寒’,而‘夜’则与‘日暮’衔接。这样,从整首诗来说,虽然下半首另外开辟了一个诗境,却又与上半首紧紧相扣,不使读者感到上下脱节。但这里,在承接中又有跳越。看来,‘闻犬吠’既在夜间,山行劳累的旅人多半已经就寝;而从暮色苍茫到黑夜来临,从寒气侵人到风雪交作,从进入茅屋到安顿就寝,中间有一段时间,也应当有一些可以描写的事物,可是诗笔跳过了这段时间,略去了一些情节,即使诗篇显得格外精炼,也使承接显得更加紧凑。诗人在取舍之间是费了一番斟酌的。如果不下这番剪裁的功夫,也许下半首诗应当进一步描写借宿人家境况的萧条,写山居的荒凉和环境的静寂,或写夜间风雪的来临,再不然,也可以写自己的孤寂旅况和投宿后静夜所思。但诗人撇开这些不去写,出人意外地展现了一个在万籁俱寂中忽见喧闹的犬吠人归的场面。这就在尺幅中显示变化,给人以平地上突现奇峰之感。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 https://mj.facekun.com/913.html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出自清代黄遵宪的《赠梁任父母同年 / 题梁任父同年》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参考赏析 创作背景 诗人是清末著名外交家黄遵宪,面对腐败的大清一而再,再而三的割地...

经典语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经典语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我微笑,并不等于我快乐。我撑伞,并非只是为了避雨。你永远都不懂我在想什么。如果你给我的,和你给别人的是一样的,那我就不要了。 不要总在过去的回忆里缠绵,不要总是想让昨天的阴雨淋湿今天的行装。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 对于爱情,要一生不变;对于朋友,要一诺千金;对于家人,要一如既往;对于工作,要一丝不苟;对于人生,要一往无前。 爱情就像一双袜子,越是瞧起来不顺眼的袜子,...

赞美莲花的诗句、关于莲花的诗句

赞美莲花的诗句、关于莲花的诗句
◆<采莲> 燕园不可采莲 莲叶空自田田 无鱼戏在莲中 我亦难入莲间 ◆<画莲> 朱颜碧墨放池畔 舞袖挥毫对玉莲 尽态极妍宛若生 一脉幽香把君难 ◆<赏莲> 炎夏雨后月, 春归花寂寞; 满塘素红碧, 风起玉珠落。 ◆<咏莲> 池塘一夜风雨, 开起万朵红玉; 怜君自来高格, 爱莲谁若敦颐。 ◆<问莲> 花中君子来哪方 婷婷玉立展娇容 暖日和风香不尽 伸枝展叶碧无穷 纵使清凉遮炎夏 为甚委靡...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出自唐代李白的《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