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赏析
  韩愈《论佛骨表》是一篇正气凛然的名文。文中说:“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褛以观,升入大内,又令诸寺递迎供养。——百姓何人,岂合更惜身命?焚香烧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骨脔身,以为供养者。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巨不怨悔。”这首和这篇文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前两联写“左遣”,一气贯注,浑灏流转。“贬”的原因是“奏”,“奏”的本意是为国“除弊”,可见“贬”非其罪。然而“朝奏”而“夕贬”,处罚何其迅急!一贬就贬到“八千”里以外,处罚又何其严厉!那么“九重天”虽高而不明,也就意在言外了。第三句理直气壮地声言“欲为圣明除弊事”,表明并未因受严谴而有丝毫心,其刚正不屈的风骨宛然如见。“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圣明”与“衰朽”、“欲……除弊事”与“肯……惜残年”,强烈对比,高度概括,扩大和加深了诗的内涵。
  后两联扣题目中的“至蓝关示侄孙湘”。作者远贬,严令启程,仓淬离家;而家人亦随之遣逐,随后赶来。当诗人行至蓝关时,侄孙韩湘赶到,妻子儿女,则不知尚在何处。作者在《女挐圹铭》中追述道:“愈既行,有司以罪人家不可留京师,迫遣之。女挐年十二,病在席。既惊痛与其父诀,又舆致走道撼顿,失食饮节,死于商南层峰驿。”了解这些情况,便知“颈联纯作景语”、“境界雄阔”之类的赏析并不确当。颈联上下句各含两个子句,前面的子句写眼前景,后面的子句即景抒情。“云横秦岭”,遮天蔽日,回顾长安,不知“家何在”?“雪拥蓝关”,前路险艰,严令限期赶到贬所,怎奈“马不前”!“云横”、“雪拥”,既是实景,又不无象征意义。这一联,景阔情悲,蕴涵深广,遂成千古名句。作者原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上表言事的,如今自料此去必死,故对韩湘安排后事,以“好收吾骨”作给。在章法上,又照应第二联,故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

一些描写国庆节的诗句

一些描写国庆节的诗句
  河壶口的惊涛里听到经久不息的激昂 在珠穆郎玛的雪海中凝视千年不变的苍茫 祖国啊,伟大的祖国 曾经是金戈铁马狼烟四起的山河 你是东方的奇葩,你是不朽的神话 穿越历史的长河,奏响胜利的凯歌 在东方明珠的塔顶上感受傲视一切的目光 在兵马俑的坑道里感悟历久弥坚的远古辉煌 祖国啊,伟大的祖国 曾经饱经沧桑战火洗礼的山河 你是东方的巨人,你是时代的化身 三峡大坝截断巫山云雨,神州五号一展航...

关于莲花的诗句、形容莲花的诗句

关于莲花的诗句、形容莲花的诗句
◆钱氏池上芙蓉~文征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 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 ◆一剪梅~北宋·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苏幕遮~北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鸟雀呼...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出自现代诗人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赏析  北国风光,千里冰...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名句赏析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名句赏析
名句“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出自毛泽东的《七律 和柳亚子先生》 七律 和柳亚子先生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赏析:暂无。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