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赏析
  韩愈《论佛骨表》是一篇正气凛然的名文。文中说:“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褛以观,升入大内,又令诸寺递迎供养。——百姓何人,岂合更惜身命?焚香烧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骨脔身,以为供养者。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巨不怨悔。”这首和这篇文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前两联写“左遣”,一气贯注,浑灏流转。“贬”的原因是“奏”,“奏”的本意是为国“除弊”,可见“贬”非其罪。然而“朝奏”而“夕贬”,处罚何其迅急!一贬就贬到“八千”里以外,处罚又何其严厉!那么“九重天”虽高而不明,也就意在言外了。第三句理直气壮地声言“欲为圣明除弊事”,表明并未因受严谴而有丝毫心,其刚正不屈的风骨宛然如见。“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圣明”与“衰朽”、“欲……除弊事”与“肯……惜残年”,强烈对比,高度概括,扩大和加深了诗的内涵。
  后两联扣题目中的“至蓝关示侄孙湘”。作者远贬,严令启程,仓淬离家;而家人亦随之遣逐,随后赶来。当诗人行至蓝关时,侄孙韩湘赶到,妻子儿女,则不知尚在何处。作者在《女挐圹铭》中追述道:“愈既行,有司以罪人家不可留京师,迫遣之。女挐年十二,病在席。既惊痛与其父诀,又舆致走道撼顿,失食饮节,死于商南层峰驿。”了解这些情况,便知“颈联纯作景语”、“境界雄阔”之类的赏析并不确当。颈联上下句各含两个子句,前面的子句写眼前景,后面的子句即景抒情。“云横秦岭”,遮天蔽日,回顾长安,不知“家何在”?“雪拥蓝关”,前路险艰,严令限期赶到贬所,怎奈“马不前”!“云横”、“雪拥”,既是实景,又不无象征意义。这一联,景阔情悲,蕴涵深广,遂成千古名句。作者原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上表言事的,如今自料此去必死,故对韩湘安排后事,以“好收吾骨”作给。在章法上,又照应第二联,故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出自宋代陆游的《书愤五首·其二》 白发萧萧卧泽中,秪凭天地鉴孤忠。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参考赏析 赏析 这两首诗是作者七十三...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全诗出处作者及翻译赏析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全诗出处作者及翻译赏析
    名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出自《诗经 国风 秦风》的《诗经·蒹葭》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曦。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

关于赞美梅花的诗句、赞美梅花的诗句

关于赞美梅花的诗句、赞美梅花的诗句
  ●唐·王维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杂咏 唐·王维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忆梅 唐·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江上梅 唐·王适 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庭梅咏寄人 唐·刘禹锡 早花常犯寒,繁实常苦酸。 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阑? 夭...

最浪漫的爱情诗句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最浪漫的爱情诗句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天长地久有时尽,次恨绵绵无绝期。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