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自南宋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赏析:

  西湖美景向来是文人墨客描写的目标,杨万里的这首以其共同的方法撒播千古,值得细细品味。

  “究竟西湖六月中,风景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践造句大气,尽管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赏的口气中感触到了。这一句似信口开河,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触,因此更强化了西湖之美。公然,“接天莲叶无量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激烈的冲击力,莲叶一望无垠似乎与天宇相接,气候庞大,既写出莲叶之无边,又烘托了六合之雄壮,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外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理解通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触,再叙实景,然后形成一种先虚后实的作用,读过之后,的确能感触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秀丽风景。

  诗人停步六月的西湖送行友人林子方,全诗经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许,弯曲地表达对友人厚意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究竟六月的西湖,风景不与四时一样,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阐明六月西湖与其他时节不一样的风景,是足可眷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溢激烈颜色比照的语句,给读者描写出一幅大红大绿、精彩绝艳的画面:碧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量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烈日的映照下,更显得分外美丽。这种谋篇上的转化,尽管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平的翰墨,给读者展示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地步。美术家朱宣咸以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意而创造的中国画著作《映日红》,十分形象与生动地反映了这一画中有诗。

王维:涧户寂无人,纷纷开自落。

王维:涧户寂无人,纷纷开自落。
田园诗句“涧户寂无人,纷纷开自落。”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辛夷坞》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自落。 作品赏析:   这首《辛夷坞》是王维《辋川集》诗二十首之第十八首。这组诗全是五绝,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绘画小品,从多方面描绘了辋川一带的风物。作者很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不仅以细致的笔墨写出景物的鲜明形象,而且往往从景物中写出一种环境气氛和精神气质。  ...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出自唐代诗人史青的《应诏赋得除夜》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赏析  这首虽是史青应诏之作,但写得俊逸平淡,真情朴质,十分具有感染力。

李群玉《黄陵庙》诗赏析

李群玉《黄陵庙》诗赏析
    李群玉是晚唐诗人中有特点的一个。字文山,湖南澧州(今澧县)人。《唐才子传》称他“清才旷逸,不乐仕进,专以吟咏自适。诗笔遒丽,文体丰妍。好吹笙,美翰墨,如王谢子弟,别有一种风流。”又说亲友敦促他入京应进士试,落第之后,就不再去。裴休为湖南观察使,厚礼聘请他佐理郡中事务。曾劝勉他说:“处士被褐怀玉,浮云富贵。名高而身不知。神宝宁久弃荒途,子其行...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出自宋代诗人黄庭坚的《鄂州南楼书事》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赏析  《鄂州南楼书事》共有四首,这是第一首。东晋征西将军庾亮镇守武昌(今湖北鄂州)时曾登城南楼览赏风光(见《世说新语·容止》及《晋书·庾亮传》)。后人于鄂州(治所在今武汉市武昌)复建一南楼纪念庾亮。黄庭坚在1102年(崇宁元年)寓居鄂州后即登此楼,叹其制作之美,第二年六月再登,...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