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而色动微寒。唐 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唐 杜甫《清明二首》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唐 钱起《春郊》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唐 戴叔伦《苏溪亭》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唐 杨巨源《城东早春》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唐 张籍《春别曲》
有时三点两点雨...
A-A+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出自北宋诗人寇准的《书河上亭壁》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绝句,题写在黄河边一座亭子的壁上。既然以秋天的景色为主,自然而然也就染上些“愁”色。
第一句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黄河上的景象,一是“阔”,王湾的“潮平两岸阔”,被人浓缩为“岸阔”,江水浩渺,放眼望去,黄河恢宏阔大;二是“渺茫”,因为河阔,一眼望不到边,加上太阳快要下山,自然是“烟波微茫信难求”,看不到对岸;三是“樯稀”,河上没有几条船,虽然看不见“百舸争流”的热闹场面,却使人觉得河似乎更阔了,烟波似乎更渺茫了,河上的烟波又能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第二句的“思”字就回答了前面提出的问题,独自靠在亭边的栏杆上,诗人究竟在想些什么?也许想到了“耐可乘流直到天”,也许想到“欲渡黄河冰塞川”,也许想到“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泻入胸怀间”……性格刚毅的诗人此时也许荡上了一丝忧愁,但面对着“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岂能“恨到归时方始休”呢?
第四句是这首诗最棒的一句,富有意境,它一下就让人联想起白居易《暮江吟》中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来。这一半沐着柔和斜阳的秋山,虽然没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艳丽,却给人以安闲、亲切,也让人陶醉。至于那一半见不到阳光的秋山,诗人却不愿意提起,而心中那一份怅惘,在这壮丽的黄河落日图前又算得了什么?到此嘎然而止,还有多少余味,就让读者自己去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