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出自唐代林杰的《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注释①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②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③几万条:比喻多。▼

参考赏析

赏析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

创作背景

幼年时的林杰,对乞巧这样的美妙传说也很感兴趣,也和母亲或者其他女性们一样。仰头观看那深远的夜空里灿烂的天河,观看那天河两旁耀眼的两颗星,期待看到这两颗星的相聚,于是写下了《乞巧》这首诗。▼

作者介绍

林杰 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年仅十七。《全唐诗》存其诗两首。《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出自唐代虞世南的《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蝉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喝的是清冽的露水,悦耳的叫声自梧桐林向外远播。因为它站得高,声音自然传得远,并不是...

关于赞美春天的诗句、赞美春天的诗句

关于赞美春天的诗句、赞美春天的诗句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唐 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唐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唐 李白《落日忆山中》 ◆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 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唐 李白《古风》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

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

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
出自宋代曹组的《蓦山溪·梅》 洗妆真态,不作铅花御。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黄昏院落,无处著清香,风细细,雪垂垂,何况江头路。月边疏影,梦到消魂处。梅子欲黄时,又须作,廉纤细雨。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东阳也,试问花知否? ...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出自中唐诗人杜秋娘的《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赏析  此含意很单纯,可以用“莫负好时光”一言以蔽之。这原是一种人所共有的思想感情。可是,它使得读者感到其情感虽单纯却强烈,能长久在人心中缭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它每个诗句似乎都在重复那单一的意思“莫负好时光!”而每句又都寓有微妙变化,重复而不单调,回环而有缓急,形成优美的旋律。 ...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