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出自宋代诗人秦观的《秋日·其二》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赏析
  《秋日》共有三首,这是第二首。秦观是扬州高邮人。扬州在长江之北,由这里流经高邮至淮安的一段运河——邗沟(又名邗江),给自然风光增色。秦观别号邗沟居士即因此而起。邗沟在宋代属淮东路。这是秦观描写家乡秋景的,他选取船上和家中情景分别进行艺术概活,于是邗沟一带的水乡风光和亭园雅趣,都生动、细腻地从纸面浮现出来。
  这首诗描写家庭生活中的闲适情趣。一二句写碾茶瀹(煮)茗、课儿读书两件家庭琐事。月团(茶饼)新碾,花瓷为杯,茶美而器精,说明诗人很通茶道。饮罢呼儿课诵楚词,更见教子有方,他同那些把酒色财气作为生活必需的腐败官僚,是大为异趣的。
  三四句则突出了静观万物的逸趣闲情。小轩风定,树梢处于暂时静止的状态,连一片枯叶也不见掉落。这给了青虫以好机会,它们相对吐丝,十分自在。青虫是细小生物,吐丝是轻微动作,但诗人却能仔细进行观察,这体现了他对昆虫世界的浓厚兴趣、对人世纷扰的淡泊情怀。诗人迷醉在青虫吐丝的小天地中,仿佛回到了儿童时代,忘掉了荣辱得失。这种情趣,是眼中唯见财与势的俗人所无法理解的。这样,诗人的超逸情怀,无形中便从诗中透露出来。方回说秦观“古诗多学三谢,而流丽之中有淡泊”,并举了此诗,而这也属于有“三谢余味”之作。
  诗中描写诗人的闲逸雅趣,品茶课儿,已经够雅了。而遗忘世事,在风停树静之时观赏小虫对吐秋丝,更见出诗人胸襟的恬淡。小虫吐丝的细节,不仅给人以动中有静的印象,诗人体物入微的生活乐趣,也无形中表现了出来。
  这首诗从微观处下笔,写的是琐细的生活题材,虽看不出什么社会意义,却以观察细致入微见称,语言也“清新妩丽”(王安石评秦观诗语)。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出自元代王实甫的《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 ...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出自清代查慎行的《舟夜书所见》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夜黑了,见不到一点月光,渔船上孤零零的灯光好像微弱的萤火虫的光芒,微风吹起了细细的波浪,由于...

关于七夕的诗句诗词,描写七夕节的诗句诗词大全

关于七夕的诗句诗词,描写七夕节的诗句诗词大全
    七夕宴悬圃二首     (唐)崔颢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七夕     唐·崔涂     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

描写月的诗句 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

描写月的诗句 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
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王维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杜甫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遥水皆有情。梁章钜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苏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