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出自宋代诗人秦观的《秋日·其二》

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赏析
  《秋日》共有三首,这是第二首。秦观是扬州高邮人。扬州在长江之北,由这里流经高邮至淮安的一段运河——邗沟(又名邗江),给自然风光增色。秦观别号邗沟居士即因此而起。邗沟在宋代属淮东路。这是秦观描写家乡秋景的,他选取船上和家中情景分别进行艺术概活,于是邗沟一带的水乡风光和亭园雅趣,都生动、细腻地从纸面浮现出来。
  这首诗描写家庭生活中的闲适情趣。一二句写碾茶瀹(煮)茗、课儿读书两件家庭琐事。月团(茶饼)新碾,花瓷为杯,茶美而器精,说明诗人很通茶道。饮罢呼儿课诵楚词,更见教子有方,他同那些把酒色财气作为生活必需的腐败官僚,是大为异趣的。
  三四句则突出了静观万物的逸趣闲情。小轩风定,树梢处于暂时静止的状态,连一片枯叶也不见掉落。这给了青虫以好机会,它们相对吐丝,十分自在。青虫是细小生物,吐丝是轻微动作,但诗人却能仔细进行观察,这体现了他对昆虫世界的浓厚兴趣、对人世纷扰的淡泊情怀。诗人迷醉在青虫吐丝的小天地中,仿佛回到了儿童时代,忘掉了荣辱得失。这种情趣,是眼中唯见财与势的俗人所无法理解的。这样,诗人的超逸情怀,无形中便从诗中透露出来。方回说秦观“古诗多学三谢,而流丽之中有淡泊”,并举了此诗,而这也属于有“三谢余味”之作。
  诗中描写诗人的闲逸雅趣,品茶课儿,已经够雅了。而遗忘世事,在风停树静之时观赏小虫对吐秋丝,更见出诗人胸襟的恬淡。小虫吐丝的细节,不仅给人以动中有静的印象,诗人体物入微的生活乐趣,也无形中表现了出来。
  这首诗从微观处下笔,写的是琐细的生活题材,虽看不出什么社会意义,却以观察细致入微见称,语言也“清新妩丽”(王安石评秦观诗语)。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男欢女爱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男欢女爱
    古人云:诗言志。但我说诗也言情。中国的古诗词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其中很多的内容是言及男欢女爱的。中国和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一开篇就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为以后的诗歌创作开了个好头。     (一)两情相悦上古遗风     好多朋友似乎对《诗经》更感兴趣,孔子云:不学诗,无以言。那么,我们来读读...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赏析  开篇两句写春夜美景。春天的夜晚十分宝贵,花朵盛开,月色醉人。这两句不仅写出了夜景的清幽和夜色的宜人,更是在告诉人们光阴的宝贵。   后两句写的是官宦贵族阶层尽情享乐的情景。夜已经很深了,院落里一片沉寂,他们却还在楼台里尽情地享受着歌舞和管乐,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良辰美景更显得...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翻译赏析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翻译赏析
    一剪梅     北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父李格非为当...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