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采桑子》【宋】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
出自魏晋诗人陶渊明的《酬刘柴桑》
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新葵郁北牖,嘉穟养南畴。
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
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
赏析
这首的意象结构为:穷居忘时,暗示生命的孤寂落寞,落叶知时,引发对生命飞逝的感受;忧落叶之悴,隐喻生命的秋天,乐新葵、嘉穗之荣,反衬生命之荣盛不再回复;四时周转运行与来岁未知,展示了时间永恒与生命朝不保夕的对立;今日闭门穷居与良日携童远游,构成情感的起伏与节奏,给生命的尾声涂上了明亮、乐观的色彩。时间意象中暗喻着生命的变化,生命意象中包含着时间的运动。忘时与知时,忧落叶之悴与乐葵穗之荣,四时运周与来岁未知,穷居与远游,这四组由时间与生命衍生出的矛盾对立的因素,生发、扩展、建构了整首诗歌的意象系统。这两两区别与矛盾的二项对立结构,创化出极丰富含蓄、悠远不尽的情思与意趣。诚如明代黄文焕所言:“曰‘时忘四运’,又曰‘已知秋’,曰‘多落叶’,又亟曰‘新葵郁’,‘嘉穗养’,曰‘慨然’,又亟曰‘为乐’,忘者自忘,知者已知,绪忽飞来也;悴者自悴,荣者自荣,物各殊性也。仰观天时,俯察物美,知苦趣乃益添乐趣”(《陶诗析义》卷2)。情绪的宛转之变与物的荣悴之态,不能忘世的感慨之忧与对生命的达观之乐,交织成多层次的意义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