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全诗赏析

诗词名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作品赏析:

  该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 、“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 —— 一片始盛的桃花。从紧跟后面的“长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 ,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 —— 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 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这一感受的触发下,诗人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人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象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诗经名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全诗赏析!

诗经名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全诗赏析!
诗经名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出自《国风·王风·采葛》 国风·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作品赏析:      此篇由于只是表现一种急切的相思情绪而没有具体内容,所以旧说随意性很大,如《毛诗序》以为是“惧谗”,所谓“一日不见于君,忧惧于谗矣”;朱熹《诗集传》则斥为“淫奔”之诗,说“采葛所以为絺綌,盖淫...

关于夏天的诗句 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关于夏天的诗句 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  水晶帘:形容映入水中的楼台倒影象水晶的帘子一样晶莹明澈。 唐·高骈《山亭夏》   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  孤花:一枝花。春余:春天剩余之景,时已至初夏。  唐·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墙头雨细垂纤草...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田园乐·其六》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赏析  《田园乐》是由七首六言绝句构成的组,写作者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所以一题作“辋川六言”。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诗中写到春“眠”、“莺啼”、“花落”、“宿雨”,容易令人想起孟浩然的五绝《春晓》。两首诗写的生活内容有那么多相类之处,而意境却很不相同。彼此相较,最易见出王维此诗的两个显...

章碣诗三首赏析

章碣诗三首赏析
    章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不知其字,诗人章孝标之子。章孝标应进士试考了十年,至元和十四年(公元八一九年)方才及第。及第后,回家嘉庆①,先以诗寄家乡友人,诗云:     及第全胜十政官,金汤镀了出长安。     马头渐入扬州郭,为报时人洗眼看。     ——《及第后寄广陵故人》     诗意说进士及第比任官...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