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全诗赏析

诗词名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作品赏析:

  该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 、“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 —— 一片始盛的桃花。从紧跟后面的“长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 ,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 —— 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 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这一感受的触发下,诗人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人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象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出自盛唐诗人李白的《北风行》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出自唐代张九龄的《西江夜行》 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 参考翻译 译文 漫长的夜啊,故人何在?碧波夜月之下行...

十首最经典的婉约词赏析

十首最经典的婉约词赏析
    1、摸鱼儿·雁丘词     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

经典语录150313:你若哭泣,我必相依。

经典语录150313:你若哭泣,我必相依。
1、错误的开始,未必不能走到完美的结束,人生没有什么事是一定的。都是在碰,在等,在慢慢寻找。 2、旅行时看过的风景和年轻时有过的梦想,是别人抢不走,自己也忘不掉的。 3、人生,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4、大多数人都在同一个角落里不挪窝 没见识过别处的风景 我不想成为那种人 5、生命必须有裂缝,阳光才照得进来。 6、世上没有绝对幸福的人,只有不肯快乐的心。 7、两个人之间最...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