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全诗赏析

诗词名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作品赏析:

  该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 、“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 —— 一片始盛的桃花。从紧跟后面的“长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 ,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 —— 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 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这一感受的触发下,诗人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人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象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出自中唐诗人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赏析  唐代以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为题材的好不少,并且各有特点。岑参的这首五绝,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表面看来写得平直朴素,实际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这首诗的原注说:“时未收长安。”公元755年(唐天宝十四载...

关于花的诗句、描写花的诗句

关于花的诗句、描写花的诗句
关于花的诗句、描写花的诗句,收集了五十多句关于花的诗句,感觉蛮齐全的,请大家欣赏。 ■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 ■ 雪径偷开浅碧花,冰根乱吐小红芽。——杨万里《兰花》 ■ 闲似文君春鬓影,清如冰雪藐姑仙。应从风格推王者,岂仅幽香足以传。——潘天寿《题兰石图> ■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出自宋代苏轼的《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

表示忧伤的诗句、关于忧伤的诗句

表示忧伤的诗句、关于忧伤的诗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和依照空城? ◆一朝春去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最是仓惶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醉依绿琴相伴祝一枕新愁,残夜花香月满楼。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