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出自宋代诗人秦观的《纳凉》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赏析
  这句连用“携”、“来”、“追”三个动词,把人携杖出户后的动作,分出层次加以表现。其中“追”字更是曲折、含蓄地传达出诗人追寻理想中的纳凉胜处的内在感情,实自杜甫《羌村》“忆昔好追凉”句点化而成。这样,诗人急于从火海中解脱出来的情怀,通过一系列动作,就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

  次句具体指出了柳外纳凉地方的方位和临时的布置:“画桥南畔倚胡床。”这是一个绿柳成行,位于“画桥南畔”的佳处。诗人选好了目的地,安上胡床,依“倚”其上,尽情领略纳凉的况味。在诗人看来,这也可算“最是人间佳绝处”(《睡足轩》)了。胡床,即交椅,可躺卧。陶潜“倚南窗以寄傲”(《归去来兮辞》),是为了远离尘俗;秦观“倚胡床”以“追凉”,是为了驱解烦热,都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他们或多或少是有相通之处的。

  一二两句写仔细寻觅纳凉胜地。三四两句则展开了对它的美妙景色的描绘:“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月明之夜,船家儿女吹着短笛,笛声参差而起,在水面萦绕不绝。晚风初定,池中莲花盛开,自在幽香不时散溢,沁人心脾。诗人闲倚胡床,怡神闭目,不只感宫上得到满足,连心境也分外舒适。这两句采取了对偶句式,把纳凉时的具体感受艺术地组合起来,于是,一个纳凉胜地的自然景色,就活现在读者面前。

  此诗以纳凉为题,诗中着力表现的是一个绝离烦热之处。诗人首先经过寻访,发现了这个处所的秘密,其次进行具体布置,置身其间,与外境融而为一,把思想感情寄托在另外一个“自清凉无汗”的世界。

  宋人吕本中曾在《童蒙诗训》中评论“少游此诗闲雅严重”(《诗林广记》引),“闲雅”当指此诗词语上的特点而言,“严重”则涉及此诗严肃而郑重的内容。它很可能是秦观在仕途遭到挫折后的作品。

  《纳凉》是一首描写景物的短诗。从字面上看,可以说没有反映什么社会生活内容。但是,透过诗句的表面,却隐约地表现出:诗人渴望远离的是炙手可热的官场社会,这就是他刻意追求一个理想中的清凉世界的原因。秦观是一个有用世之志的诗人。他对官场的奔竞倾夺表示厌弃,力求远避,此诗表达的就是这种感情。这种把创作念图隐藏在诗句背后的写法,读者应着意体会。

“陆机才多岂自保”下一句及全诗赏析、作者出处

“陆机才多岂自保”下一句及全诗赏析、作者出处
陆机才多岂自保的下一句是“李斯税驾苦不早”。整句: 陆机才多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杂曲歌辞·行路难》 杂曲歌辞·行路难(其三) 作者:李白 年代:唐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

有关牡丹的诗句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有关牡丹的诗句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天下真花独牡丹。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无涯。 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帘卷春寒小雨天。牡丹花落尽,悄庭轩。 牡丹花、如人半醉,抬头不起。 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全诗赏析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全诗赏析
名句“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杂诗三首》 杂诗三首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心心视春草,畏向阶前生。  

描写相思的诗句、相思之苦的诗句

描写相思的诗句、相思之苦的诗句
●范成大 车遥遥篇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戴叔伦 相思曲 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柳永 雨霖铃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元稹 遣悲怀三首其二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顾敻 诉衷情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鱼玄机 江陵愁望有寄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李商隐 无题六首其六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乐婉 卜算子 相思似...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