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出自南宋诗人僧志南的《绝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赏析
  这首小,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 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 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默默无言地扶人前行,给人以亲切感,安全感, 使这位老和尚 游兴大涨,欣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桥东和桥西, 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向西,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 “东”,有些时候便是“春”的同义词,譬如春神称作东君, 东风专指春风。诗人过桥东行,正好有东风迎面吹来,无论西行、北行、南行, 都没有[1]这样的诗意。 诗的后两句尤为精彩:“杏花雨”,早春的雨“杨柳风”, 早春的风。这样说比“细雨”、“和风”更有美感,更富於画意。 杨柳枝随风荡漾,给人以春风生自杨柳的印象称早春时的雨为“杏花雨”, 与称夏初的雨为“黄梅雨”,道理正好相同。“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南宋初年,大诗人陆游已将杏花和春雨联系起来。 “沾衣欲湿”,用衣裳似湿未湿来形容初春细雨似有若无, 更见得体察之精微,描模之细腻。试想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 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 这是怎样不耐心惬意的春日远足啊! 有人不免要想,老和尚这样兴致勃勃地走下去,游赏下去, 到他想起应该归去的时候,怕要体力不支,连藜杖也扶他不动了吧?不必多虑。 诗的首句说:“古木阴中系短篷。”短篷不就是小船吗? 老和尚原是乘小船沿溪水而来,那小船偏激在溪水边老树下,正待他解缆回寺呢。

年年负却花期!过春时,只合安排愁绪送春归。

年年负却花期!过春时,只合安排愁绪送春归。
出自清代张惠言的《相见欢·年年负却花期》 年年负却花期!过春时,只合安排愁绪送春归。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 参考翻译 注释 ①负却:犹辜负。②只合:只得,只当。▼ 参考赏析 评解 此词写春过惜春。作者以惋惜的心情埋怨自己年年错过花期。看似信手拈来,却是耐人寻味。“春来不觉去偏知”一句,更揭示了人之常情,即诸事往往在时过境迁之后,才倍觉珍贵。春如此,人生亦如此。全...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全诗出处作者及翻译赏析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全诗出处作者及翻译赏析
    《诗经。小雅。伐木》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诸父。宁适不来?微我弗顾!於粲洒埽,陈馈八簋。既有肥牡,以速诸舅。宁适不来?微我有咎!     伐木于阪。酾酒有衍。笾豆有践,兄弟无远...

赞美友谊的诗句 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赞美友谊的诗句 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布衣之交不可忘。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少年乐相知,衰暮...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赵昌寒菊》 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赏析  第一句是对菊花的描写。轻肌、弱骨这样的字眼,带有一定的拟人色彩,主要是人的主观感情的外射。葩,就是花。这一句从肌、骨,一直写到花本身,是全面的概述。  第二句是对花的姿态的更一步描写。如果说第一句是总写的话,那么这一句就是对花蕊的色彩的具体描写,以显示其美。  三、四句要...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