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

出自宋代曹组的《蓦山溪·梅》

洗妆真态,不作铅花御。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黄昏院落,无处著清香,风细细,雪垂垂,何况江头路。
月边疏影,梦到消魂处。梅子欲黄时,又须作,廉纤细雨。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东阳也,试问花知否?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仿佛洗去铅粉的美人,天生丽质,无须修饰。在竹丛外横斜一枝,宛如一个美女,在天寒日暮时分孤芳自赏。黄昏时的院落里,清清的幽香何人懂得。何况在村外江边的路上,寒风吹过,飞雪茫茫,景致难以言状。月光下疏影轻如梦,犹如美人在深深沉入梦境。当梅花将要结子时,又是连绵一片的烟雨。梅花孤芳自傲,只令人产生无穷▼

译文及注释二

译文洗却胭脂铅粉,自有天然态度。一枝疏梅斜出竹外,有如佳人绝代,天寒日暮独倚修竹。黄昏院落,幽芳都无人赏,风细细,雪垂垂。更冷落了江头梅树芬香。月下疏影多么清雅,梦中却禁不住心神惆怅,待到梅子欲黄时节,又该是阴雨连绵令人断肠。梅花一世孤芳自赏,让有情人愁闷悲伤,可知道为了你,我像沈约般瘦损异常?注释▼

参考赏析

鉴赏

这首咏梅词,上片写梅花品格之高洁,下片写赏梅者情怀之抑郁,是古诗词众多咏梅之作中的一篇佳作。开头“洗妆真态,不假铅华御。”说明作者意在直接写梅,而不用铺排衬托。正如俞陛云先生所说:“此调佳处,在不用侔色揣称及譬喻衬托,而纯在空处提笔描写。”第二句,接着写梅花的:“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一连▼

创作背景

孙惟信以祖荫调监,不乐弃去。一榻外无长物,躬婪而食。此词写于词人一直无人赏识,内心愁闷悲伤恰好看到白雪茫茫中的梅花之时。▼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用拟人的手法描写梅的孤傲独立,暗喻作者高风亮节的自我人格。上片咏梅,写梅的姿态妖娆和高傲独立。“洗妆真态,不作铅花御”写梅的天然本色,不用胭脂花粉来装扮,有一种天然去雕饰的美感。“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写梅的姿态,运用了拟人的方式,梅花从翠竹中斜伸出一枝来,就像一位幽独的佳人在▼

作者介绍

曹组 曹组,北宋词人。生卒年不详。字元宠。颍昌(今河南许昌)人。一说阳翟(今河南禹县)人。曾官睿思殿应制,因占对才敏,深得宋徽宗宠幸,奉诏作《艮岳百咏》诗。约于徽宗末年去世。存词36首。曹组的词以"侧艳"和"滑稽下俚"著称,在北宋末曾传唱一时,浅薄无聊者纷纷仿效。但在南宋初却受到有识者的批评,甚至鄙弃。一些词描写其羁旅生活,感受真切,境界颇为深远,无论手法、情韵,都与柳永词有继承关系。...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 | https://mj.facekun.com/5927.html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出自唐代罗隐的《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峰,无限花开的风光,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出自南宋诗人朱淑真的《即景》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赏析  这首是描绘了春末夏初的景象,同时也借景抒发了人郁郁寡欢的心情。前两句有静有动,表态中的“清影”和“幽窗”动态中的“竹摇”和“鸟噪”,真是绘声绘色。后两句将前句中的烦躁情绪进一步深化,初夏时分海棠花写了,柳絮也飞尽了,白天越来越长了,实在给人一种“困人”的感觉。全诗寄情绪于景物,淡淡几...

有关思念的诗句 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

有关思念的诗句 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陈叔达《自君之出矣》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张可久《塞鸿秋》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李冠《蝶恋花》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江城子》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   阳关曲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赏析:   这首小词,题为“中秋月”,自然是写“人月圆”的高兴;调寄《阳关曲》,则又触及别情。记叙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一起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