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唐?李白
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燃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今人不见古时...
出自唐代杜牧的《长安秋望》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楼台高耸,屹立在一片秋树之上;天空明净,像一面纤尘不染的镜子。秋色是这样高远寥廓,同峻拔入云的南山相比,气势难分高低。注释①秋望:在秋天远望。 ②倚:靠着,倚立。霜树:指深秋时节的树。外:上。 ③镜天:像镜子一样明亮、洁净的天空。毫:非常细小的东西。 ④气势:景象、气派。▼
鉴赏
这是一曲高秋的赞歌。题为“长安秋望”,重点却并不在最后的那个“望”字,而是赞美远望中的长安秋色。“秋”的风貌才是诗人要表现的直接对象。首句点出“望”的立足点。“楼倚霜树外”的“倚”,是倚立的意思,重在强调自己所登的高楼巍然屹立的姿态;“外”,是“上”的意思。秋天经霜后的树,多半木叶黄落,越发显出它的▼
杜牧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