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出自中唐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作者: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赏析:

  “乐天”,白居易的表字。“见赠”指白居易赠给作者的诗。刘禹锡这首酬答诗,接过白诗的话头,侧重表达这特定环境中自个的豪情。白的赠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的遭受无限慨叹,最终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一方面感叹刘禹锡的意外命运,另一方面又称誉了刘禹锡的才华与声望。粗心是说:你应当遭到意外,谁叫你的才名那么高呢!可是二十三年的意外,不免过分了。这两句诗,在怜惜之中又包含着赞许.显得非常含蓄。由于白居易在诗的结尾说到二十三年,所以刘禹锡在诗的最初就接着说:“巴山楚水苍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自个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芜的区域,算来现已二十三年了。一来一往,显出兄弟之间畅所欲言的亲热联系。接着,诗人很自然地宣布慨叹道:“复古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说自个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兄弟都已逝世,只能徒然地诵读“闻笛赋”表明吊唁罢了。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个贬谪时刻的持久,又体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陌生而迷惘的心境,寓意非常丰厚。

  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景长孤寂,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要你在荒芜的当地孤寂地虚度了岁月,较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方自个,当然感到惆怅,却又适当旷达。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抚慰白居易不用为自个的孤寂、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官吏的升沉,体现出旷达的胸怀。这两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怎么办”、“亦知合被才名折”相照应,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含义也深入得多了。二十三年的贬谪日子,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正像他在别的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揄晚,为霞犹满天”他这棵病树依然要重添精力,迎上春色。由于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证,并赋予它以新的含义,阐明新事物必将替代旧事物。

  正由于“沉舟”这一联诗俄然振起,一变前面伤感消沉的情调,尾联便顺势而下,写道:“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力。”点明晰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今日听了你的诗篇不堪慨叹,暂时借酒来振奋精力吧!刘禹锡在兄弟的热情关怀下,表明要振作起来,从头投入到日子中去。体现出坚定不移的毅力。诗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宕,是酬赠诗中优异之作。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https://mj.facekun.com/509.html

赞美老师的诗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赞美老师的诗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 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斯大林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 其身正,不令而行;...

一句话经典语录:比起怒骂,沉默才是最彻底的失望

一句话经典语录:比起怒骂,沉默才是最彻底的失望
引导语:最好的旅行一定要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你能吃多少好吃的,看多少美丽风景,或者在途中遇到多少骚包和浪子。当你孤身离开熟悉的城市,没有朋友没有家人没有同事,只有你自己,你吃的每一粒米喝的每一口水走的每一步路都是为了你自己。为自己而活,就是旅行的意义。   1、爱上一个人,最重要的表现,是会生气。而且会为了很小的事情生气。因为爱情,是情绪的波动。爱一个人时,就会为他而喜悦而恼...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忸村》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多病所须惟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赏析  这首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在几个月之前,诗人经过四年的流亡生活,从同州经由绵州,来到了这不曾遭到战乱骚扰的、暂时还保持安静的西南富庶之乡成都郊外浣花溪畔。他依靠亲友故旧的资助而辛苦经营的草堂已经初具规模;饱经...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出自中唐诗人戴叔伦的《转应曲》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赏析  盛唐、中唐时代,北部、西北部边疆与异族的战争接连不断,边塞生活、边兵情怀就成为词中的常见题材。这首边塞词就抒写了久戍边陲的士兵冬夜对月思乡望归的心情。   开头三句以边草起兴,感叹长期在边关征战的兵士的命运如同边草。边草就是边地的白草,据《汉书·西域传》...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