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出自清代徐锡麟的《出塞》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出征的战士应当高唱军歌胜利日来。决心把满族统治者赶出山海关。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要为国捐躯。何必考虑把尸体运回家乡。 注释①环:与“还”同音,古人常用作还乡的隐语。②胡奴:指清王朝封建统治者。玉关:即甘肃玉门关,汉时为出塞要道。③沙场:本指平沙旷野,后多指战场。古人有诗云:“沙场烽火连胡月。”④▼

参考赏析

鉴赏

“拼将热血洒疆场 ”,这是一首边塞诗,写于1906年。当时作者从日本回国,曾北上游历,在吉林、辽宁一带察看形势,一路走来,有许多感想,于是就留下了这首七言诗。启首两句就写得颇具气势,“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出征的战士应高唱着战歌,挥举大刀,要一直把清朝统治者杀到关外。玉关,本指玉门关,这▼

作者介绍

徐锡麟 徐锡麟 徐锡麟(1873年-1907年),字伯荪,号光汉子,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生于地主绅商家庭,幼读私塾,喜欢算术、天文,先后取得廪生、副举人等功名。因他常宣传革命思想,仇视清廷,其父恐受连累,分了一部分财产给他,表示脱离父子关系。...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出自宋代诗人乐雷发的《秋日行村路》 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香。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赏析  这首描绘了淳朴、自由、优美的农村田园风光。其诗清新可爱,含蓄隽永。“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蜓伴绿螳螂。”成为千古名句。清朝纪晓岚评价其诗无俗韵。陆游《水亭》有“一路风光谁画得?红蜻蜓点绿荷心”之句。当代钱钟书先生评价乐雷发之句“比陆游的新鲜具体,主诗也就愈有精彩”。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出自宋代郑文宝的《柳枝词》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参考翻译 译文 一艘艘画船系着杨柳树枝停靠在岸边,岸边的杨柳树随风摇摆。诗人看着岸上的行人在附近的酒家饮酒送别还没喝到一半,船家却已经载着朋友起锚...

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

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
出自宋代张榘的《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满袖尘埃推不去。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 身名多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且尽清樽公莫舞。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 参考翻译 译文 西风萧瑟,溪桥边...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全诗赏析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全诗赏析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作者:杜甫 年代:唐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赏析:         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小路上花团锦簇,花下的枝条被压得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鸣的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能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诗人用“时时”、“它们围绕着花枝...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