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出自唐代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无改 一作:未改/难改)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涟漪,...

参考赏析

创作背景

贺知章在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

鉴赏

第一首是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

作者介绍

贺知章 贺知章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出自宋代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 一作:强掳)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 一作:人间;尊 通:樽) ...

经典语录150112: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时出现

经典语录150112: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时出现
1、努力做一个可爱的人,不埋怨谁,不嘲笑谁,也不羡慕谁,阳光下灿烂,风雨中奔跑,做自己的梦,走自己的路。 2、不要着急,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时出现。 3、梦想不会逃跑,会逃跑的永远都是自己。 4、我们可以更快乐,因为童真只是一种态度。 5、淡泊就是对世间事洞明后的淡然,不争,不辩,不急,不燥,以平常心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淡中出真味,常中识英奇”。淡泊的人处事低调,得也不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出自元代诗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这首成功的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歌的艺术特征。   一、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中国古典诗歌十分讲究意境的创造...

关于春季的诗句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关于春季的诗句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唐·令狐楚《春游曲三首》 落花满春光,疏柳映新塘。 唐·储光羲《答王十三维》 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唐·李嘉佑《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 风弱知催柳,林青觉待花.唐·卢僎《岁晚还交台望城阙成口号先赠交亲》 南园桃李花落尽,春风寂寞摇空枝.唐·杨凌《句》 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唐·温庭范《题望苑驿》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