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自中唐白居易的《得古原草送别》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赏析:

  这是作者十六岁所作。正本仅仅操练应试的习作,但因作得好,便成了他的成名作。据唐张固《幽闲宣扬》载:作者初进京城,携诗访问其时的名士顾况。顾借“居易”之名玩笑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待读其诗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由大为欣赏道:“道得个语,居即易矣!”遂广为延誉。按“赋得当”的规范,此诗之布局可谓谨慎稳当:前四句写“原上草”,后四句写“古道送行”。但是此诗之佳处远不止于此。其为名作,实因意胜──赞许一种坚强向上的生命精力。

  这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野草离离,生息不断。离离是成长的态势;岁岁枯荣是其生命之律动进程,其意蕴是规则和永久。但是永久的生命并不是在平凡中连续的。诗人把它放在熊熊的烈火中去燃烧,在消灭与永生的壮烈比照中,验证其生命力之坚强。野火燃烧标志生命之艰苦和检测;春风吹又生言其坚强不屈,固执不移;侵古道、接荒城则言其无所不往,势不行阻。诗的前四句侧体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偏重体现其共时之美。如此的野草,才有资历变成世界间全部生命的标志,才具有值得人赞许的生命含义。尾联扣送行之意,“又”字暗示分开乃古今人事之所不免;别情如春草萋萋,亦人之常情。故前人有“天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山人》)之叹,后人亦有“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之悲。

  前人于此诗好评甚多。《古欢堂集杂著》:“刘孝绰妹诗:‘落花扫更合,丛兰摘复生’。孟浩然‘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此联岂出自刘欤?……古人作诗,皆有所本,而脱化无量,非蹈袭也。”《唐诗成法》:“不用定有深意,一种宽然有地步气候,便不一样啾啾细声,此大小家之别。”

  但亦有说此诗别有涵义者。《唐诗三百首》:“诗以喻小人也。消除不尽,得时即生,干犯正途。文饰鄙陋,却最易感人。”《诗境浅说》:“诵此诗者,皆认为喻小人去之不尽,如草之滋蔓。作者正有此意,亦未可知。然取喻本无断定,认为喻世风,则治乱循环;认为喻天心,则贞元崎岖。虽酷寒盛雪,而春意已萌。见仁见智,无所不行。”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https://mj.facekun.com/559.html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赏析  中一个"赏"字,总揽全局,直贯通篇,意境全出.   诗中"真国色"三字,力重干钧,掷地有声,牡丹与芍药,荷花相比,雍容华贵,艳压群芳,才产生"动京城"的效应,神韵毕现.   通过写芍药的妖无格和荷花的净少情,和牡丹进行对比,以烘托牡丹之美.   拟人:"妖无格&quo...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出自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就全都不同了,向...

有关夏天的雨的诗句、含有雨的诗句

有关夏天的雨的诗句、含有雨的诗句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怒涨,暮雨急骤,行人断踪,野渡舟横,动静相映,更显出野渡的清幽。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花。”(宋?赵师秀《有约》)描绘了江南黄梅天多雨、处处蛙鸣的乡村景致。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宋?欧阳修《田家》)远处鸠声悦耳,近处杏花映日,动静相宜,声色互衬,展现出江...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出自宋代朱熹的《劝学诗 / 偶成》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一作:少年易老学难成)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