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自中唐白居易的《得古原草送别》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赏析:

  这是作者十六岁所作。正本仅仅操练应试的习作,但因作得好,便成了他的成名作。据唐张固《幽闲宣扬》载:作者初进京城,携诗访问其时的名士顾况。顾借“居易”之名玩笑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待读其诗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由大为欣赏道:“道得个语,居即易矣!”遂广为延誉。按“赋得当”的规范,此诗之布局可谓谨慎稳当:前四句写“原上草”,后四句写“古道送行”。但是此诗之佳处远不止于此。其为名作,实因意胜──赞许一种坚强向上的生命精力。

  这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野草离离,生息不断。离离是成长的态势;岁岁枯荣是其生命之律动进程,其意蕴是规则和永久。但是永久的生命并不是在平凡中连续的。诗人把它放在熊熊的烈火中去燃烧,在消灭与永生的壮烈比照中,验证其生命力之坚强。野火燃烧标志生命之艰苦和检测;春风吹又生言其坚强不屈,固执不移;侵古道、接荒城则言其无所不往,势不行阻。诗的前四句侧体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偏重体现其共时之美。如此的野草,才有资历变成世界间全部生命的标志,才具有值得人赞许的生命含义。尾联扣送行之意,“又”字暗示分开乃古今人事之所不免;别情如春草萋萋,亦人之常情。故前人有“天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山人》)之叹,后人亦有“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之悲。

  前人于此诗好评甚多。《古欢堂集杂著》:“刘孝绰妹诗:‘落花扫更合,丛兰摘复生’。孟浩然‘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此联岂出自刘欤?……古人作诗,皆有所本,而脱化无量,非蹈袭也。”《唐诗成法》:“不用定有深意,一种宽然有地步气候,便不一样啾啾细声,此大小家之别。”

  但亦有说此诗别有涵义者。《唐诗三百首》:“诗以喻小人也。消除不尽,得时即生,干犯正途。文饰鄙陋,却最易感人。”《诗境浅说》:“诵此诗者,皆认为喻小人去之不尽,如草之滋蔓。作者正有此意,亦未可知。然取喻本无断定,认为喻世风,则治乱循环;认为喻天心,则贞元崎岖。虽酷寒盛雪,而春意已萌。见仁见智,无所不行。”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https://mj.facekun.com/559.html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赏析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不是吗?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

有关竹子的诗句、赞美竹的诗句

有关竹子的诗句、赞美竹的诗句
★此处乃竹乡,春笋满山谷。——唐·白居易《食笋诗》  ★尤爱此君好,搔搔缘拂天,子猷时一至,尤喜主人贤。——清·蒲松龄 《竹里》 ★客中常有八珍尝,那及山家野笋香。—— 清·吴昌硕《咏竹》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清·郑板桥《竹石 》 ★青岚帚亚君祖,绿润高枝忆蔡邕。唐·陈陶 《长竹》 ★不...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琴茶》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自抛官后春多梦,不读书来老更闲。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穷通行止常相伴,难道吾今无往还? 参考翻译 注释 ⑴兀兀:性格高标而不和于俗。⑵陶陶(yǎoyǎo):和乐貌,《诗经国风王风君...

有关月夜的诗句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有关月夜的诗句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 人逢喜事精神爽,敢教日月换新天。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露从今夜白...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