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出自唐代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一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请别在分手的岔路上,伤心地痛哭;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译文二三秦护卫着巍...

参考赏析

赏析一

该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千古传诵,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

赏析二

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辅”,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第二句点出友人“之任”的处所——风烟迷蒙的蜀地。诗人巧用一个“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喻了惜别的情意。“望”字不仅拓宽了诗...

创作背景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赏析三

首联属“工对”中的“地名对”,极壮阔,极精整。第一句写长安的城垣、宫阙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所“辅”(护持、拱卫),气势雄伟,点送别之地。第二句里的“五津”指岷江的五大渡口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泛指“蜀川”,点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而“风烟”、“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

作者介绍

王勃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https://mj.facekun.com/5531.html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出自唐代王维的《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奇斗艳,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出自清代袁枚的《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他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出自唐代王维的《终南别业 / 初至山中 / 入山寄城中故人》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

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

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
出自清代诗人陶澹人的《秋暮遣怀》 人生天地一叶萍,利名役役三秋草。秋草能为春草新,苍颜难换朱颜好。篱前黄菊未开花,寂寞清樽冷怀抱。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出门拔剑壮槃游,霜华拂处尘氛少。朝凌五岳暮三洲,人世风波岂能保。不如归去卧糟丘,老死蓬蒿事幽讨。 赏析  “秋风秋雨愁煞人”,此句作为著名爱国巾帼秋瑾女士的遗言而广为传诵。故此许多人以为为秋瑾所作,但实际是秋瑾引用了清...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