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出自唐代元稹的《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曾经到临过沧海,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若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仓促地由花丛中走过,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注释①曾经:曾经到临。经:经临,经过。②难为:这里指“不足为顾”“不值得一观”的意思。③除却:除了,离开。这句...

参考赏析

鉴赏一

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两处用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赏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话的意思: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的人,别处的水再难以吸引他;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爱情之深广笃厚,见过大海、巫山,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除了诗人所念、钟爱的女子,再也没有能使我动情的女子了。...

鉴赏二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它接连用水、用云、用花比人,写得曲折委婉,含而不露,意境深远,耐人寻味。全诗仅四句,即有三句采用比喻手法。一、二两句,破空而来,暗喻手法绝高,几乎令人捉摸不到作者笔意所在。“曾经沧海难...

作者介绍

元稹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出自唐代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无改 一作:未改/难改)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我离别家乡的时...

一些描写秋天的诗句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一些描写秋天的诗句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出门未免流年叹...

草暖云昏万里春,宫花拂面送行人。

草暖云昏万里春,宫花拂面送行人。
出自中唐诗人李贺的《出城寄权璩、杨敬之》 草暖云昏万里春,宫花拂面送行人。自言汉剑当飞去,何事还车载病身。 赏析  这是李贺的代表作之一。   前两句本来是通过写美妙的春光,表达了作者辞官后还不错的的心境,可是却着了“昏”和“宫”两个莫名其妙的阴性词,昏与昏暗有关,宫也皇宫和朝廷有关,作者对此念念不忘,从中也暗含了对朝廷的不满。第三句中,作者以“汉剑”自喻,表现了一种自信,以“汉剑飞...

关于月的诗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关于月的诗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杜甫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遥水皆有情。梁章钜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苏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