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自明代诗人方孝孺的《画梅》
微雪初消月半池,篱边遥见两三枝。清香传得天心在,未话寻常草木知。
赏析 微雪刚刚开始融化,天上的月亮倒映水中,洒满半边池水。 在零落的竹篱边,遥遥地望见两三枝梅花。 梅花的清香远远传来,飘荡在萧寒的天地间,这是寻常的草木所不能比拟的。 第一句描写背景,第二句点出梅花,后两句赞美梅花的清香,以及它在寒冬中开放的清高品格。
出自清代诗人陶澹人的《秋暮遣怀》
人生天地一叶萍,利名役役三秋草。
秋草能为春草新,苍颜难换朱颜好。
篱前黄菊未开花,寂寞清樽冷怀抱。
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
出门拔剑壮槃游,霜华拂处尘氛少。
朝凌五岳暮三洲,人世风波岂能保。
不如归去卧糟丘,老死蓬蒿事幽讨。
赏析
“秋风秋雨愁煞人”,此句作为著名爱国巾帼秋瑾女士的遗言而广为传诵。故此许多人以为为秋瑾所作,但实际是秋瑾引用了清代人陶澹人(即陶宗亮)的诗句。而流传在外出自秋瑾手笔的文为:“篱前黄菊未开花,寂寞清樽冷怀抱。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正是引用其中。
秋天在我国文学意味上多带有悲凉肃杀色彩,自古逢秋悲寂寥,有“春女思,秋士悲”之说。仅从字面也可以想象出萧索秋天的场景:绵绵秋雨,伴着寒冷的秋风,天空一定是昏黄的,肃杀的冬季就要来了,大地上没有了勃勃生机,正是万物凋零的时节,在秋风秋雨之中,心情更是惆怅哀凉。
这一诗句,充分表达了秋瑾对封建黑暗统治的不满,对吃人礼教的反抗,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也表达一位女革命家忧国忧民、壮志未酬、面对死亡的悲愤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