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出自唐代韦应物的《寄李儋元锡》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去年花开的时候与你分别,今日花开的时候已是一年。世事变幻心茫茫难以意料,心情愁苦意昏昏春日独眠。一身全是病想念故里田园,邑有灾民惭愧领朝廷俸钱。听说你今年还要来看望我,我天天上西楼盼望你早还。注释⑴李儋(dān):字元锡,武威(今属甘肃)人,曾任殿中侍御史,是作者的朋友。⑵春...

参考赏析

鉴赏

韦应物这首诗叙述了与友人别后的思念和盼望,抒发了国乱民穷造成的内心矛盾。诗是寄赠好友的,所以从叙别开头。首联即谓去年春天在长安分别以来,已经一年。以花里逢别起,即景勾起往事,有欣然回忆的意味;而以花开一年比衬,则不仅显出时光迅速,更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感慨。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

创作背景

这首七律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大约作于公元784年(唐德宗兴元元年)春天。公元783年(唐德宗建中四年)暮春入夏时节,韦应物从尚书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刺史,离开长安,秋天到达滁州任所。李儋,字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当时任殿中侍御史,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

作者介绍

韦应物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全诗出处作者及翻译赏析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全诗出处作者及翻译赏析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诗经名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译文:...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夏夜追凉》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赏析  “追凉”,即觅凉、取凉。较之“觅”和“取”,“追”更能表现对“凉”的渴求,杜甫“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羌村三首》其二)意可见。但这首诗在艺术处理上却有其独到之处:它撇开了暑热难耐的感受,而仅就“追凉”着墨,以淡淡的几笔,勾勒出一幅夏夜追凉图,其中有皎洁的月光,有浓密的树荫,有婆娑...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出自宋代晏几道的《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忆当...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出自唐代李白的《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只有 一作:惟 / 唯)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