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出自宋代叶绍翁的《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注释①见:古同“现”,出现,显露。②萧萧:风声。③客情:旅客思乡之情。④挑:挑弄、引动。⑤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⑥篱落:篱笆。▼

参考赏析

鉴赏

《夜书所见》中的“见”是一个古今字,在这里应读“xiàn”而不读“jiàn”。全诗的理解应为:(题目)在孤寂夜里写写所思念的景象。(诗句)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最记挂是自己疼爱的孩子,此时可能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夜深人静了还不肯睡眠▼

赏析

江上的秋风吹过来,梧桐树沙沙作响,使人感受到了寒意。秋风的声音,最能触动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夜已深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找并捉蟋蟀。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这首诗,写秋夜所见之景,抒发羁旅思乡之情。一句写梧叶,“送寒声”,微妙▼

作者介绍

叶绍翁 叶绍翁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真德秀交往甚密,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全诗赏析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全诗赏析
名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春夜洛城闻笛 作者:李白 年代:唐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赏析:        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出自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深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明月...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出自北宋诗人宋祁的《木兰花》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赏析  此词上片从游湖写起,讴歌春色,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鲜明的早春图;下片则一反上片的明艳色彩、健朗意境,言人生如梦,虚无缥缈,匆匆即逝,因而应及时行乐,反映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寻欢作乐思想。作者宋祁...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