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全诗赏析

名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春夜洛城闻笛

作者:李白 年代:唐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赏析:

       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暗”字为一句关键。注家多忽略这个字。已故沈祖棻先生说:“……‘谁家’、‘暗飞声’,写出‘闻’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飞声,踪迹它的来处,却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所以说是暗中飞出。”(《唐人七绝诗浅释》)为一种理解。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十分恰当。这里“暗”字有多重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以主观写客观。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即为“满洛城”的“满”字预设地步;“满”字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密合无间。

   听到笛声以后,诗人触动了乡思的情怀,于是第三句点出了《折柳》曲。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来归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长安灞桥即为有名的送别之地,或指那个地方的杨柳为送行人攀折殆尽。《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晋代太康末年,京洛流行《折杨柳》歌,有“兵革苦辛”的词语。北朝《折杨柳歌》中说:“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大约都是据曲意填的歌词。所以,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一般说,久居他乡的人,白天还没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乡。在春秋季节,人们也常是多愁善感。《折柳》为全诗点睛,也是“闻笛”的题义所在。三,四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强调“此夜”,是面对所有客居洛阳城的人讲话,为结句“何人不起故园情”作势。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不言“我”,却更见“我”感触之深,乡思之切。

   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诗人的故乡是他从小生于此,长于此的地方,作为祖国的一部分,那种形象尤其令诗人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
出自宋代苏轼的《南乡子·和杨元素时移守密州》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出自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望相似 一作“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

关于描写夏天的诗句、夏天景色的诗句

关于描写夏天的诗句、夏天景色的诗句
◆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青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有约》)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

关于时间的诗句 世间何物催人老,半是鸡声半马蹄

关于时间的诗句 世间何物催人老,半是鸡声半马蹄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不浪费时间,每时每刻都做些有用的事,戒掉一切不必要的行为.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零碎的时间实在可以成就大事业. 光阴易逝,岂容我待. 时间是一笔贷款,即使在守信用的借贷者也还不起 策马前途须努力,莫学龙钟虚叹息。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