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出自宋代诗人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赏析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形神兼备地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她的颜色并不艳丽,“暗淡轻黄”,与很多名花相比,外表逊色得多。她的社会声望也很一般,“情疏迹远”,并没有得到什么荣耀和宠幸,更不会有人给她热捧恭维。但是她的体性温柔,香留天地之间。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从这两句起直至歇拍,都是以议论的方式行文。这两句是议论的第一层。花当然是以红为美的。至于碧牡丹、绿萼梅之类,那就更为名贵了。这些都是桂花没有具备的。但是作者认为,内在美,比外在美更为重要。“何须”二字,把各种名花一笔荡开,突出了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桂花,断定她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这是议论的第二层。梅花既有妍丽的外美,更有迎霜雪而开的高洁的内美。菊花更是人所共同认可的“君子之花”,兼具内外之美。但是这两种名花,在桂花的面前都自叹不如,都产生了羞愧和妒忌的心理。经过这样的比较抑扬,桂花的定位就很清楚了。所以作者论定:桂花是众多的秋季名花之冠。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这是议论的第三层。“骚人”,指屈原。屈原在《离骚》中,用褒扬之笔,列举了各种各样的香草名花,以比况君子修身美德,可是偏偏没有提到桂花。所以作者抱怨他“可煞无情思”。屈原的人品和才德,是人所共同景仰的,这也包括作者李清照在内。对这位先贤的抱怨,更突出了作者对桂花的珍重。

  这首词以群花作衬,以梅花作比,展开三层议论,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对桂花的由衷赞美。桂花貌不出众,色不诱人,但却“暗淡轻黄”、“情疏迹远”而又馥香自芳,这正是词人品格的写照。这首词显示了词人卓而不群的审美品味,值得用心玩味。

描写西湖的诗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描写西湖的诗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伟人谋议不求多,事定纷纭自唯阿。  尽放龟鱼还绿净,肯容萧苇障前坡。  一朝美事谁能继,百尺苍崖尚可磨。  天上列星当亦喜,月明时下浴金波。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关于描写雨的诗句、有关于雨的诗句

关于描写雨的诗句、有关于雨的诗句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

胭脂雪瘦熏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

胭脂雪瘦熏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
出自金代诗人蔡松年的《鹧鸪天·赏荷》   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胭脂雪瘦熏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   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醉魂应逐凌波梦,分付西风此夜凉。 赏析  这首咏荷词描写的初秋时节,黄昏月下的荷塘月色。月下荷塘,清虚骚雅,暗香袭人,天光云影间,山容水态貌给人一种幽静温馨的氛围。   全词运笔极有层次。先写出了荷塘的总体风貌,“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