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出自宋代诗人李清照的《鹧鸪天·桂花》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赏析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形神兼备地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她的颜色并不艳丽,“暗淡轻黄”,与很多名花相比,外表逊色得多。她的社会声望也很一般,“情疏迹远”,并没有得到什么荣耀和宠幸,更不会有人给她热捧恭维。但是她的体性温柔,香留天地之间。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从这两句起直至歇拍,都是以议论的方式行文。这两句是议论的第一层。花当然是以红为美的。至于碧牡丹、绿萼梅之类,那就更为名贵了。这些都是桂花没有具备的。但是作者认为,内在美,比外在美更为重要。“何须”二字,把各种名花一笔荡开,突出了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桂花,断定她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这是议论的第二层。梅花既有妍丽的外美,更有迎霜雪而开的高洁的内美。菊花更是人所共同认可的“君子之花”,兼具内外之美。但是这两种名花,在桂花的面前都自叹不如,都产生了羞愧和妒忌的心理。经过这样的比较抑扬,桂花的定位就很清楚了。所以作者论定:桂花是众多的秋季名花之冠。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这是议论的第三层。“骚人”,指屈原。屈原在《离骚》中,用褒扬之笔,列举了各种各样的香草名花,以比况君子修身美德,可是偏偏没有提到桂花。所以作者抱怨他“可煞无情思”。屈原的人品和才德,是人所共同景仰的,这也包括作者李清照在内。对这位先贤的抱怨,更突出了作者对桂花的珍重。

  这首词以群花作衬,以梅花作比,展开三层议论,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对桂花的由衷赞美。桂花貌不出众,色不诱人,但却“暗淡轻黄”、“情疏迹远”而又馥香自芳,这正是词人品格的写照。这首词显示了词人卓而不群的审美品味,值得用心玩味。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出自宋代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好景 一作:美景) ...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出自宋代苏轼的《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秋凉 一作:新凉)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眉头鬓上又多了几根银丝。  酒并非好酒,却为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总被云...

关于描写月亮的诗句、描写月亮的古诗句

关于描写月亮的诗句、描写月亮的古诗句
●每相逢、月夕花朝,自有怜才深意。 ●须知最有,风前月下,心事始终难得。 ●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 ●遇佳景、临风对月,事须时恁相忆。 ●风月夜,几处前踪旧迹。 ●情知道世上,难使皓月长圆,彩云镇聚。 ●太液波翻,披香帘卷,月明风细。 ●残月朦胧,小宴阑珊,归来轻寒凛凛。 ●霜月夜凉,雪霰朝飞,一岁风光,尽堪随分,俊游清宴。 ●晓月将沈,征骖已鞴。 ●孤棹烟波,小楼风月,两处一般...

描写荷花的诗句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描写荷花的诗句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转在中洲。 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还生渺渺愁。 露洗玉盘金殿冷,风吹罗带锦城秋。 相看未用伤迟暮,别有池塘一种幽。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苍茫漠漠董家潭,绿树阴阴向水湾。 十里锦香看不断,西风明月棹歌还。 藕田成片傍湖边,隐约花红点点连。 三五小船撑将去,...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