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出自宋代苏轼的《花影》

  花影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又教明月送将来。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吟咏花影,抒发了个人想要有所作为,却又无可怎么办的心境。

  这首诗从头到尾着眼于一个“变”字,写影的改变中体现出光的改变,写光的改变中体现出影的改变。榜首句中“上瑶台”,这是写影的动,隐含着光的动。为什么用“上”,不必“下”,由于红日逐步西沉了。第二句“扫不开”写影的不动,间接地体现了光的不动。光不动影亦不动,所以凭你横扫竖扫总是“扫不开”的。三四两句,一“收”一“送”是写光的改变,由此引出一“去”一“来”影的改变。花影本是静态的,诗人抓住了光与影的相互关系,着力体现了花影动与静,去与来的改变,从而使诗作具有了起伏跌宕的动态美。

  写光的改变,写花影的改变,归根结底是为了传达诗人心里的豪情改变。“上瑶台”写花影移动,已含有轻视花影之意;“扫不开”写花影难除,更明现憎恨花影之情;“收拾去”写花影不见,大有幸亏之感;“送将来”写花影再现,又发无法之叹。诗人奇妙地将个人心里的豪情改变寓于花影的倏忽改变之中,使诗作具有言近旨远,意在言外的宛转美。

  有人评论说:“上瑶台”比方小人在高位当权;“扫不开”比方耿直之臣多次上书揭穿也杯水车薪;三四两句以太阳刚落,花影不见,明月东升,花影重映,比方小人暂时隐姓埋名,但结尾依然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从诗人终身宦途崎岖,政治失落的状况来剖析,发生轻视群小,怨恨官场糜烂的豪情也许是能够的。但诗篇作为文艺作品,它明显不能是日子的实录,它比日子自身大概更归纳,更会集,更有典型性,因而,一定要坐实哪一句即喻什么人或什么事,不免会有顺理成章之嫌了。

伤感的爱情诗句、唯美伤感的诗句

伤感的爱情诗句、唯美伤感的诗句
  ★相忘谁先忘,倾国是故国。泠泠不肯弹,蹁跹影惊鸿。 ★昔有朝歌夜弦之高楼,上有倾城倾国之舞袖。 ★待浮花浪蕊俱尽,伴君幽独。 ★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 ★灯火星星,人声杳杳,歌不尽乱世烽火。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过去,回不了当初。 ★乌云蔽月,人迹踪绝,说不出如斯寂寞。 ★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

关于春节的诗句、描写春节的诗句

关于春节的诗句、描写春节的诗句
◆(唐)来鹄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宋)毛滂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祇与东君偏故旧。 ◆(南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出自宋代苏轼的《减字木兰花·春月》 二月十五夜,与赵德麟小酌聚星堂 春庭月午,摇荡香醪光欲舞。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轻云薄雾,总是少年行乐处。不似秋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春日庭院,浩月当空,堂前小酌,飘然欲醉,起舞弄影。九曲回廊,舞步旋转,树上梅花,一半凋零,酒香梅香,和美醇清。淡淡的云,薄薄的雾,如此春宵月色,是年轻人及时行乐的佳境。不像秋天的月...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全诗出处翻译赏析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全诗出处翻译赏析
    《诗经·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