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出自唐代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赏析:

  李白是一位酷爱天然、喜爱交游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脚印简直广泛整个中国,留下了许多歌咏天然美、讴歌友谊的著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向来传扬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时刻的著作,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眷恋的豪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夸姣。

  诗的起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紧扣题旨,点明送别的地址及个人与被送者的联系。“故人”一词说明晰两位诗人的深沉友谊。“黄鹤楼”是全国名胜,是诗人骚人流连集会之所,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当今两位洒脱潇洒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带有诗意和浪漫颜色。第二句“焰火三月下扬州”,紧承首句,写送别的时令与被送者要去的当地。“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富贵,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时节。诗人用“焰火”润饰“三月”,不只逼真地写出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特征,也使人联想到处在开元盛世的扬州,那花团锦簇、绣户珠帘,昌盛而又和平的现象。孟浩然要去的当地真是好当地,时刻也挑选得恰当。李白对友人的这次旅行天然非常欣羡。“焰火三月下扬州”这清丽明快的诗句,正表达了诗人心里的兴奋与神往。但李白又是富于豪情的诗人,当友人扬帆远去的时分,告别之情情不自禁。从《李太白集》里,咱们能够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间有着不少赠答诗。在《赠孟浩然》中,李白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全国闻。美女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可见李白对孟浩然是多么敬仰,两人的友谊是多么深沉。

  诗的第三、四句正是写李白送别诗友时的告别厚意。“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边流。”外表看来这两句诗满是写景,其实却有着诗人明显的形象。“孤帆”绝不是说众多的长江上只要一只帆船,而是写诗人的悉数注意力和豪情只会集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诗人在黄鹤楼边送别,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帆船,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含糊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终总算不见在水天相接之处,而诗人依然久久站立,目送流向天边的江水,好像要把个人的一片心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这两句诗表达了多么深挚的友谊,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谊”这个字眼。诗人奇妙地将依依告别的厚意寄予在对天然现象的动态描绘之中,将情与景彻底融合在一起了,真实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另外在诗篇的用韵上,诗人也颇具匠心地挑选了“楼”“州”“流”三个腔调动听的韵脚,诵读起来余音袅袅。这与孤帆远去、江流天边的现象以及诗人目送神驰、心意绵绵的神态非常符合。再加上言语清丽天然,意境雄壮开阔,这首诗真是令人越读越爱,百闻不厌,无怪乎千古传扬。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论李太白七绝的艺术特征时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远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李太白的七绝在诗坛上的确是独步了。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出自南北朝薛道衡的《人日思归》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参考翻译 注释 注释人日:古代相传农历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人归落雁后:诗人回家的日子要落在春回大地北飞的雁群之后。思发在花前:自己在花开之前就萌发了回乡的想法。▼ 参考赏析 解说 诗人在旧年的岁末来到南方,转眼进入新年的正月初七,...

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

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
出自唐代李白的《江南春怀》 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天涯失乡路,江外老华发。心飞秦塞云,影滞楚关月。身世殊烂漫,田园久芜没。岁晏何所从?长歌谢金阙。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青春能持续多长时间,春天黄鸟鸣个不停。人在天涯,不知回乡的路在哪...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出自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赏析  在南宋洪迈编的《万首唐人绝句》里,这首的题目为《夜雨寄内》,意思是诗是寄给妻子的。从诗中“巴山”一语看来,诗写于巴蜀之地。李商隐曾经应聘到四川,任东川节度柳仲郢的幕僚,时间是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先于此一年,李商隐的妻子却已故去。给李商隐诗集作笺注的清代人冯浩,尽管...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出自宋代蒋捷的《一剪梅·舟过吴江》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渡 一作:度。桥 一作:娇)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船在...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