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北宋晏殊的《蝶恋花》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赏析:

  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方法,选择眼前的景象,写入主人公的豪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经过楼房独望把主人公望穿秋水的神态生动地体现出来。王国维《人世词话》中把此词“昨晚西风”三句和柳永辛弃疾词句一同比作治学的三种境地,足见此词之负盛名。全词深婉中见宛转,广远中有蕴涵。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象。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好像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水,看起来又象静静饮泣。兰和菊本就富含某种象喻颜色(象喻品质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片面豪情移于客观景象,泄漏女主人公个人的哀愁。“愁”、“泣”二字,描写痕迹较显,与大晏词余音绕梁的言语个性有所不同,但借外物表达心境、烘托气氛、刻画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效果。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泛动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表象之间本不一定存联络,但充溢哀愁、对节候格外灵敏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好像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触,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触,并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并且心理上也泛动着因孤孑凄凄而导致的寒意。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单。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十分微婉宛转。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从今晨回溯昨晚,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激烈。明月本是无知的天然物,它不知道离恨之苦,而只管光照朱户,原很天然;既如此,好像不该仇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似乎是无理的抱怨,却有力地体现了女主人公离恨的折磨中对月今夜无眠的情形和外界事物所导致的怅触。

  “昨晚西风凋碧树,独上楼房,望尽天边路。”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边”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只是登楼即目所见,并且包富含昨晚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想。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天然界的明显改变给予主人公的激烈感触。景既萧索,人又孤单,简直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其不意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地:“独上楼房,望尽天边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莽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无迷惘,但这所向空旷、毫无窒碍的境地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意,使其从狭小的帘幕院子的忧伤忧虑烦闷转向对广远境地的骋望,这是从“望尽”一词中能够体会出来的。这三句虽然包括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豪情是悲凉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味;言语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这三句是此词中撒播千古的佳句。

  楼房骋望,不见所思,因此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这里指题诗的诗笺;尺素,指信件。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激烈希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实际对照起来写,愈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这迷茫无着落的迷惘中完毕。“山长水阔”和“望尽天边”相应,再一次展现了心旷神往的境地,而“知何处”的慨叹则更添加曳不尽的情致。

  婉转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它不只具有情致深婉的一起特征,并且具有通常婉转词罕见的寥阔高远的特征。它不离婉转词,却又某些方面逾越了婉转词。

有关山水的诗句 自有山泉入,非因采画来

有关山水的诗句 自有山泉入,非因采画来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朱实山下开,清香寒更发。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自有山泉入,非因采画来。 山中有桂花,莫待花如霰。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h...

关于描写月亮的诗句、李白描写月亮的诗句

关于描写月亮的诗句、李白描写月亮的诗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杜甫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 ◆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对联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平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 ◆庭下如积...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赏析  全篇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人以写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人烟稀少来衬托国家残破。起首一“国破山河在”,触目惊心,有一种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分...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出自宋代岳飞的《满江红·写怀》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栏 通:阑)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壮志 一作:壮士;兰山缺 一作:兰山阙)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了。独自...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