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

出自南宋诗人吴文英的《浣溪沙》

  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

赏析
  这首怀人感梦的词,借梦写情,更见情痴,写得不落俗套。 

  “门隔花深”,指所梦旧游之地。当时花径通幽,春意盎然。词人说:不料我去寻访她时,本拟欢聚,却成话别。为什么要离别,词中没有说明。“燕归愁”,仿佛同情人们离别,黯然无语。不写人的伤别,而写惨淡的情境,正是烘云托月的妙笔。前结“玉纤香动小帘约,”则已是即将分手的情景了。伊人纤手分帘,二人相偕出户,彼此留连,不忍分离。“造分携而衔涕,感寂寞而伤神”(江淹《别赋》)。下片是深入刻画这种离别的痛苦。

  下片是兴、比并用的艺术手法。“落絮无声春堕泪”,兼有两个方面一形象,一是写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写离别时的吞声饮泣。这里略去了。絮花从空中飘落,好象替人无声堕泪,这是写春的堕泪,人亦包含其中。“行云有影月含羞”,和上句相同,也是一个形象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写人,“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韦庄《女冠子》),是写妇女言别时的形象,以手掩面,主要倒不是含羞,而是为了掩泪,怕增加对方的悲伤。同时也是写自然,行云遮月,地上便有云影,云遮月衬出月含羞。刘熙载说:“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非不言也,寄言也。”(《艺概·词曲概》)此词“落絮”、“行云”一联正是“寄言”。表面是写自然,其实是写情。词人把人的感情移入自然界的“落絮”“行云”当中,造成了人化的然感自然。而大自然的“堕泪”与“含羞”,也正表现了人的离别悲痛的深度,那说是说二人离别,连大自然也深深感动了。这两句把离愁幻化成情天泪海,真乃广深迷离的至美艺术境界。“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九歌·少司命》),“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杜甫《梦李白》)。这种黯然神伤心折骨惊的离情别绪,怎么能忘怀呢!有所思,故有所梦;有所梦,更生思绪。无昼无夜,度日如年,这刻骨相思是够受的。如此心境,自然感觉不到一丝春意,所以临夜东风吹来,比萧瑟凄冷的秋风更不堪忍受了。这是当日离别的情景,也是梦中的情景,同样也是此日梦醒时的情景。古人有暖然如春、凄然如秋的话,词人因离愁的浓重,他的主观感觉却把它倒转过来。语极警策。

  春夜风冷,是自然现象;加上人心凄寂,是心理现象,二者交织融会,酿成“东风临夜冷于秋”的萧瑟凄冷景象,而且这种氛围笼罩全篇,此为《浣溪沙》一调在结构上的得力之处。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出自东汉诗人曹操的《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  从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

与月亮有关的诗句、月亮的赞美诗句

与月亮有关的诗句、月亮的赞美诗句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韵译新酿的米酒,色绿香浓;小小红泥炉,烧得殷红。天快黑了,大雪将要来。能否共饮一杯?朋友!意译我家新酿...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出自唐代李白的《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览 通:揽;明月 一作:日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