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诗经名句精选,诗经中的经典句子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国风 秦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3、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

    4、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5、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6、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诗经。小雅。伐木》

    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大雅·抑》

    8、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诗经·唐风·绸缪》

    9、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国风·周南·关雎》

    10、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11、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1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1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14、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15、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16、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周南·关雎·序》

    17、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18、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鹿鸣》

    19、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诗经·国风·陈风·月出》

    20、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诗经。国风。魏风。硕鼠》

    21、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诗经。小雅。斯干》

    22、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23、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诗经。小雅。白驹》

    24、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相鼠》

    25、我姑酌彼兕觥,唯以不永伤。 《诗经·周南·卷耳》

    26、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诗经·国风·周南·汉广》

    27、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诗经。召南。江有汜》

    2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小雅·车辖》

    29、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国风·王风·采葛》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出自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杨柳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身,也是读者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

一些赞美庐山的诗句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一些赞美庐山的诗句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石龙有口口无根,龙口汤泉自吐吞,若信众生本无垢,此泉何处觅寒温? 一江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自从庐阜泻双练, 至今银湾岐两支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楚客自相送,沾裳春水边。晚来风信好,并发上江船。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惬心应在此,佳句向谁传。 此生初饮庐山水,他日徒参雪窦禅. 寒空五老雪,斜月九江云。钟声知何处?苍苍树里闻。 庐山到处是浮图...

关于桂林山水的诗句 天下风光数桂林,岂知阳朔更怡情

关于桂林山水的诗句 天下风光数桂林,岂知阳朔更怡情
人家都在画图中,风景尽在西街中  山水有相逢,终会到漓江。 水如罗带山如屏,奇秀莲峰古有名  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陶潜彭泽五株柳,潘岳河阳一县花  天下风光数桂林,岂知阳朔更怡情  阳朔风景甲天下,天下风景数兴坪。  一带山河,举世无双,少年努力,万古流芳。 争道桂林好,岂知阳朔奇 不愿做神仙 愿做桂林人 楚客醉孤舟,越水将引棹。山为两乡别,月带千里貌。羁谴同...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出自唐代张九龄的《赋得自君之出矣》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参考翻译 译文 丈夫离家远行而未归,妻子长时间没有上机织布了,织机变得残破无比,却没有人修理;女主人日日夜夜思念,容颜...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