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野望》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赏析
  这首作于上元二年(761)成都草堂。诗以“野望”为题,是诗人跃马出郊时感伤时局、怀念诸弟的自我写照。
  首两句写野望时所见西山和锦江。“西山”在成都西,主峰终年积雪,因此以“白雪”形容。“三城”,松、维、保三州,(在今四川松潘、理县一带),此时驻军严防吐蕃入侵,是蜀地要镇。南浦,南郊外水滨。清江,锦江。万里桥,在成都城南。中间四句是野望时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三四句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风尘”指安史之乱导致的连年战火。杜甫四弟:颖、观、丰、占。只杜占随他入蜀,其他三弟都散居各地。此时“一身遥”客西蜀,如在天之一涯。诗人怀念家国,不禁“涕泪”横流。真情实感尽皆吐露不由人不感动。
  五六句又由“天涯”“一身”引出残年“多病”,“未”贡微力,无补“圣朝”的内愧。“供”,付托。“涓埃”,滴水、微尘,指毫末之微。杜甫时年五十,因此说已入“迟暮”之年。他叹息说:我只有将暮年付诸给“多病”之身,但“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是很感惭愧的。
  杜甫虽流落西蜀,而报效李唐王朝之心,却始终未改,足见他的爱国意识是很强烈的。中间四句,由于连用对偶尔将诗人的家国之忧,身世之感,特别是报效李唐王朝之心,艺术地得到有效概括。
  七八句最后点出“野望”的方式和深沉的忧虑。“人事”,人世间的事。由于当时西山三城列兵防戍,蜀地百姓赋役负担沉重,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日”转“萧条”的隐忧。这是结句用意所在。诗人从草堂“跨马”,走“出”南“郊”,纵目四“望”。“南浦清江万里桥”是近望之景。“西山白雪三城戍”,是远望之景。他由“三城戍”引出成乱的感叹,由“万里桥”兴起出蜀之意。这是中间四句有关家国和个人忧念产生的原因。
  杜甫“跨马出郊”,“极目”四“望”,原本为了排遣郁闷。但爱国爱民的感情,却驱迫他由“望”到的自然景观引出对国家大事、弟兄离别和个人经历的种种反思。一时间,报效国家、怀念骨肉和伤感疾病等等思想感情,集结心头。尤其为“迟暮”“多病”发愁,为“涓埃”未“答”抱愧。
  此诗前三联写野望时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即由向外观察转为向内审视。尾联才指出由外向到内向的原因。在艺术结构上,颇有控纵自如之妙。

李白: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李白: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李白名句“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出自《把酒问月》 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

关于荷花的诗句 满目荷花千万顷,红碧相杂敷清流

关于荷花的诗句 满目荷花千万顷,红碧相杂敷清流
碧树凉生突雨收,荷花荷叶满汀洲。 还愁旅棹空归去,枫叶荷花钓五湖。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静闻天籁拟鸣佩,醉折荷花想艳妆。 荷花十馀里,月色攒湖林。 露浥荷花气,风散柳园秋。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菊艳含秋水,荷花递雨声。 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 满目荷花千万顷,红碧相杂敷清流。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夏歌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荷花明灭水烟空,惆怅来时径不...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出自宋代诗人郑思肖的《寒菊》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赏析  宋代人郑思肖的《寒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一句则借菊言志,菊花,宁可一直守在枝头,何曾被北风吹落在尘土,这是郑思肖民族气节的写照,也是对他坚毅不屈的歌颂。所表现的就是菊花孤傲、清高、坚持理想和信仰的高尚。便是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诗人自己如菊的情怀。  ...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出自唐代岑参的《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在马上与你相遇无纸笔,请告家人说我平安无恙。注释⑴入京使:进京的使者。⑵故园...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