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杜甫: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名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水槛遣心二首》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作品赏析:

 1. 首联先写草堂的环境:这儿离城郭很远,庭园开阔宽敞,旁无村落,因而诗人能够极目远眺。中间四句紧接着写眺望到的景色。“澄江平少岸”,诗人凭槛远望,碧澄清澈的江水,浩浩荡荡,似乎和江岸齐平了。这是写远景;“幽树晚多花”则写近景,草堂四周郁郁葱葱的树木,在春日的黄昏里,盛开着姹紫嫣红的花朵,散发出迷人的清香。五、六两句刻画细腻,描写极为生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你看,鱼儿在毛毛细雨中摇曳着身躯,喷吐着水泡儿,欢欣地游到水面来了。燕子呢,轻柔的躯体,在微风的吹拂下,倾斜着掠过水蒙蒙的天空……这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诗人遣词用意精微至此,为人叹服。“出”写出了鱼的欢欣,极其自然;“斜”写出了燕子的轻盈,逼肖生动。诗人细致地描绘了微风细雨中鱼和燕子的动态,其意在托物寄兴。从这二句诗中,我们不是可以感到诗人热爱春天的喜悦心情吗?这就是所谓“缘情体物”之工。 尾联呼应起首两句。以“城中十万户”与“此地两三家”对比,更显得这儿非常闲适幽静。

  2. 此诗写傍晚时分所见到的微风细雨中的景象,表现了环境的清幽美好和诗人闲适宁静的心情及其对大自然的热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叶梦得《石林诗话》云:“诗语忌过巧。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如老杜‘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此十字,殆无一字虚设。细雨着水面为沤,鱼常上浮而淰。若大雨,则伏而不出矣。燕体轻弱,风猛则不胜 ,惟微风乃受以为势 ,故又有‘轻燕受风斜’之句 。”正因为雨细,鱼儿才欢腾地游到上面。正因为风微,燕子才轻盈地掠过天空;足见诗人遣词用意精微。“出”写出了鱼的欢欣,极其自然;“斜”写出了燕子的轻盈,逼肖生动。

   全诗八句都是对仗 ,而且描写中,远近交错,精细自然,“自有天然工巧而不见其刻划之痕 ”。它句句写景,句句有“遣心”之意。杜甫定居草堂后,经过他的一番经营,草堂园亩扩展了,树木栽多了。水亭旁,还添了专供垂钓、眺望的水槛。诗人经过了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以后 ,得到了安身的处所,面对着绮丽的风光,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些歌咏自然景物的小诗。此诗描绘的是草堂环境,然而字里行间含蕴的,却是诗人优游闲适的心情和对大自然春天的热爱。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杜甫: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 https://mj.facekun.com/81.html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望洞庭》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赏析:   这是诗人眺望洞庭湖而写的景色诗,理解如话而意味隽(juan)永。榜首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体现湖面的开阔廖(liao)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现象,天还没黑但月亮现已出来,若是天亮就看不出两者颜色的交融了。...

赞美老师的诗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赞美老师的诗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 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斯大林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 其身正,不令而行;...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出自盛唐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赏析  全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谈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一、二句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不是第一次做客。...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出自宋代欧阳修的《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