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全诗赏析

名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鸟鸣涧》

鸟鸣涧

作者:王维 年代:唐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赏析:

      关于该诗中的桂花,颇有些分歧意见。一种解释是桂花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种类,此处所写的当是春日开花的一种。另一种意见认为文艺创作不一定要照搬生活,传说王维画的《袁安卧雪图》,在雪中还有碧绿的芭蕉,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同时出现的事物,在文艺创作中是允许的。不过,该诗是王维题友人所居的《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一。五首诗每一首写一处风景,接近于风景写生,而不同于一般的写意画,因此,以解释为山中此时实有的春桂为妥。

   桂树枝叶繁茂,而花瓣细小。花落,尤其是在夜间,并不容易觉察。因此,开头“人闲”二字不能轻易看过。“人闲”说明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说明诗人内心的闲静。有此作为前提,细微的桂花从枝上落下,才被觉察到了。诗人能发现这种“落”,或仅凭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触觉,或凭声响,或凭花瓣飘坠时所发出的一丝丝芬芳。总之,“落”所能影响于人的因素是很细微的。而当这种细微的因素,竟能被从周围世界中明显地感觉出来的时候,诗人则又不禁要为这夜晚的静谧和由静谧格外显示出来的空寂而惊叹了。这里,诗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环境气氛,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

   在这春山中,万籁都陶醉在那种夜的色调、夜的宁静里了。因此,当月亮升起,给这夜幕笼罩的空谷,带来皎洁银辉的时候,竟使山鸟惊觉起来。鸟惊,当然是由于它们已习惯于山谷的静默,似乎连月出也带有新的刺激。但月光之明亮,使幽谷前后景象顿时发生变化,亦可想见。所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曹操《短歌行》)是可以供联想的。但王维所处的是盛唐时期,不同于建安时代的兵荒马乱,连鸟兽也不免惶惶之感。王维的“月出惊山鸟”,大背景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鸟虽惊,但决不是“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它们并不飞离春涧,甚至根本没有起飞,只是在林木间偶而发出叫声。“时鸣春涧中”,它们与其说是“惊”,不如说是对月出感到新鲜。因而,如果对照曹操的《短歌行》,在王维这首诗中,倒不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那样一种迷人的环境,而且还能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

  王维在他的山水诗里,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该诗也是这样。但诗中所写的却是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动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静的效果,这是因为事物矛盾着的双方,总是互相依存的。在一定条件下,动之所以能够发生,或者能够为人们所注意,正是以静为前提的。“鸟鸣山更幽”,这里面是包含着艺术辩证法的。

关于描写冬天的诗句、描写冬天景象的诗句

关于描写冬天的诗句、描写冬天景象的诗句
  ★乱山残雪夜,孤独异乡人。——唐·崔涂《除夜有怀》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唐·卢纶《送李端》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 ★隆冬...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古原上的野草繁密茂盛,每年一度枯萎一度...

与春天有关的诗句、描写春天的诗句

与春天有关的诗句、描写春天的诗句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飒飒:风声。唐 李商隐《无题四首》 ◆寒随一夜去,春还五更来 唐 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唐 丘为《题农父庐舍》 ◆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 唐 赵嘏《喜张沨及第》 ◆马踏春泥半是花 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见:显现。 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唐...

何以笙箫默经典句子

何以笙箫默经典句子
1.“如果我无法找到你,我会站在最显眼的地方让你看到”­ 既然我找不到你,只好站在显眼的地方让你找到了。 2.有一次她等久了朝他发脾气:“我都数到九百九十九了,你才来!下次要让 我数到一千我就再也不理你!” 结果又一次,他被系里临时抓去开会,冗长的会议终于完了后他跑去,她居 然还在,这次她等的脾气都没了,只是委委屈屈地看着他说:“以琛,我都 数了好几个九百...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