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一庭春色恼人来,满地落花红几片。

出自五代诗人魏承班的《玉楼春》

  寂寂画堂梁上燕,高卷翠帘横数扇。一庭春色恼人来,满地落花红几片。

  愁倚锦屏低雪面,泪滴绣罗金缕线。好天凉月尽伤心,为是玉郎长不见。

赏析
  这首《玉楼春》抒写闺怨,所创设的意境是:暮春时节,梁燕双飞,落红满地。女主人公愁倚锦屏,感到“春色恼人”,好天良夜而玉郎不见,不禁泪滴绣衫。全词意境优美,婉丽多姿。

  上片写卷帘所见,怨情油然而生。首句用梁间燕语,表现“画堂”“寂寂”,以动写静,人物情感也寓于其中;“高卷”句在结构上是过渡;后两句是触景伤情:帘外“一庭春色”,本人公感到并不为己所有,故有“恼人”之感;而“满地落花”则又使她想到青春难再!

  下片首二句用“愁倚”、“泪滴”写她触景伤精时的容态;结尾二句,点出原由。对月怀人,深为“四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难全而伤心。

  在艺术上,此词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意象的装饰性特征。词中的“画堂”、“落花”、“锦屏”等都是较为典型的装饰性意象,在颜色、形状等方面都是有着鲜明的图案性质的。这些具有图案性质的意象构织出整体的图案。这些意象,并非是词人的兴会所得,而是具有审美抽象性质的意象构织而成的,也就是说,它们没有个体化的、殊相的特征,都是一种具有抽象意义的意象。它们缺少随机感兴的鲜活感,但却具有一些可以相互诠释的意味。文学语言的图案化,在晚唐五代词中是最为典型的。因此可以说,此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晚唐五代词的共同特征。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出自盛唐诗人李白的《宫中行乐词八首·其七》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宫莺娇欲醉,檐燕语还飞。迟日明歌席,新花艳舞衣。晚来移彩仗,行乐泥光辉。 赏析  这首是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中的第七首,写宫中行乐。“行乐泥光辉”为全诗中心句。  诗分两段。前四句写景,为主体部分作了很好的渲染。首二句写冬尽春来,梅落柳黄,为花木之景。“尽”“归”是诗眼。“尽”是说梅花整个落完;“归”使柳人格化。归在这...

经典语录150306:好的成长,就该是让人变得越来越温柔啊。

经典语录150306:好的成长,就该是让人变得越来越温柔啊。
1、忙起来你觉得什么都不缺,空下来才知道你什么都没有。 2、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这么忘记了。 3、别为了那些不属于你的观众,去演绎不擅长的人生。 4、有时候,失望到一定程度后,反而会开出一朵花来,那朵花的名字叫,无所谓。 5、要生活得漂亮,需要付出极大忍耐,一不抱怨,二不解释。 6、做个温暖的...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出自宋代苏轼的《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秋凉 一作:新凉)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眉头鬓上又多了几根银丝。  酒并非好酒,却为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总被云...

关于描写雨的诗句、夏天的雨的诗句

关于描写雨的诗句、夏天的雨的诗句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