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一庭春色恼人来,满地落花红几片。

出自五代诗人魏承班的《玉楼春》

  寂寂画堂梁上燕,高卷翠帘横数扇。一庭春色恼人来,满地落花红几片。

  愁倚锦屏低雪面,泪滴绣罗金缕线。好天凉月尽伤心,为是玉郎长不见。

赏析
  这首《玉楼春》抒写闺怨,所创设的意境是:暮春时节,梁燕双飞,落红满地。女主人公愁倚锦屏,感到“春色恼人”,好天良夜而玉郎不见,不禁泪滴绣衫。全词意境优美,婉丽多姿。

  上片写卷帘所见,怨情油然而生。首句用梁间燕语,表现“画堂”“寂寂”,以动写静,人物情感也寓于其中;“高卷”句在结构上是过渡;后两句是触景伤情:帘外“一庭春色”,本人公感到并不为己所有,故有“恼人”之感;而“满地落花”则又使她想到青春难再!

  下片首二句用“愁倚”、“泪滴”写她触景伤精时的容态;结尾二句,点出原由。对月怀人,深为“四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难全而伤心。

  在艺术上,此词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意象的装饰性特征。词中的“画堂”、“落花”、“锦屏”等都是较为典型的装饰性意象,在颜色、形状等方面都是有着鲜明的图案性质的。这些具有图案性质的意象构织出整体的图案。这些意象,并非是词人的兴会所得,而是具有审美抽象性质的意象构织而成的,也就是说,它们没有个体化的、殊相的特征,都是一种具有抽象意义的意象。它们缺少随机感兴的鲜活感,但却具有一些可以相互诠释的意味。文学语言的图案化,在晚唐五代词中是最为典型的。因此可以说,此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晚唐五代词的共同特征。

有关关于描写七夕的爱情诗句诗词精选

有关关于描写七夕的爱情诗句诗词精选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出自宋代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双飞去 一作:双来去)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栏杆外,菊花被轻烟笼罩,好像有着无尽的忧愁;兰叶上挂着露珠,好象在哭泣。罗幕闲垂,空气微冷;一双燕子飞去了。明月不知道离别的愁苦。斜斜地把月光照进屋...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出自宋代陆游的《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注释1.示儿:写给儿子们看。2.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来。在苏教版...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望月有感》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自从河南地区经历战乱,关内一带漕运受阻致使饥荒四起,我们兄弟也因此流离失...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