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出自唐代诗人刘方平的《代春怨》

朝日残莺伴妾啼,开帘只见草萋萋。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赏析
  这是一首代言体的,要“言”的是“春怨”。诗中无一“春”字,但从写景可见;至于“怨”字,则只能从字里行间细加品味,仔细琢磨了。

  “朝日”,犹日日,时俗口语;春暮莺稀,故谓“残莺”。时至暮春,独守空闺,自然怨忧满怀,偏偏几只残莺似乎也察知闺中思妇的孤寂,天天来陪伴着她叫个不停,更令人愁肠百结。愁之无奈,只好拉开窗帘,目之所见,芳草萋萋,碧色天涯。这无边的春色,既能勾起往日“草色青青送马蹄”的回忆,也可以引起草绿有期,征人难待的悲恨,是前者,是后者,抑或两者皆有,总不免“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李重元《忆王孙》)。眼前所见,心中所思,景、事相连,更惹动无限伤怀。她只得再次将视线移开——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这两句别具匠心。“时有东风入”为“千条尽向西”之因,在东风的吹拂下,杨柳千条向西摇摆,既写出了眼前景又传递出心中情。因为唐时征戍多在西陲,征人所在,妾之所向,“杨柳千条尽向西”,正形象概括了那离魂倩女,玉立亭亭,忧思万缕,终日西望的情景。如此终篇,收到了情深意挚,含而不露,扣人心弦,余味不尽的艺术效果。

  “诗中须有人在”。这首诗句句写景, 却句句“有人在”,人与自然获得了奇妙的对应。“人”之所见所闻,既是情的触媒,又是意的流向,“人”之情动心驰,与物之声色势态融为一体,是情化的自然,是自然的情化,两者浑然无迹,达到了“超妙”的艺术境界。

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

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
出自唐代李白的《江南春怀》 青春几何时,黄鸟鸣不歇。天涯失乡路,江外老华发。心飞秦塞云,影滞楚关月。身世殊烂漫,田园久芜没。岁晏何所从?长歌谢金阙。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青春能持续多长时间,春天黄鸟鸣个不停。人在天涯,不知回乡的路在哪...

关于水的诗句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关于水的诗句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宋·汪元量) 水真绿净不可睡,鱼若空行无所依 (宋·楼钥) 青山不老,绿水长存 (明·罗贯中) 水万物之本源也 (春秋齐国·管仲)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山是眉峰聚,水是眼波横。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昔闻...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诗翻译赏析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诗翻译赏析
    无题     唐诗 作者: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着名诗人,祖籍河内(...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