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出自北宋诗人苏舜钦的《淮中晚泊犊头》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赏析
  这首小题为“晚泊犊头”,内容却从日间行船写起,后两句才是停滞不前船过夜的情景。

  诗人叙述中所见的景象说:春云布满天空,灰蒙蒙地笼罩着淮河两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与空中阴云上下相映。这样阴暗的天气、单调的景色,是会叫远行的旅人感到乏味。幸而,岸边不时有一树野花闪现出来,红的,黄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那鲜明的影像便印在你的心田。

  阴云,青草,照眼的野花,自然都是白天的景色,但说是船行所见,何以见得呢?这就是“时有幽花一树明”那个“时”字的作用了。时有,就是时时有,不时地有。野花不是飞鸟,不是走兽,怎么能够一会儿一树,一会儿又一树,不时地来到眼前供人欣赏呢?这不就是所谓“移步换形”的现象,表明诗人在乘船看花吗?

  天阴得沉,黑得快,又起了风,眼看就会下雨,要赶到前方的码头是不可能的了,诗人决定将船靠岸,在一座古庙下抛锚过夜。果然不出所料,这一夜风大雨也大,呼呼的风挟着潇潇的雨,飘洒在河面上,有声有势;河里的水眼见在船底迅猛上上涨,上游的春潮正龙吟虎啸,奔涌而来。诗人呢?诗人早已系舟登岸,稳坐在古庙之中了。这样安安闲闲,静观外面风雨春潮的水上夜景,岂不是很快意的吗?

  欣赏这首绝句,需要注意抒情主人公和景物之间动静关系的变化。日间船行水上,人在动态之中,岸边的野草幽花是静止的;夜里船泊牧犊头,人是静止的了,风雨潮水却是动荡不息的。这种动中观静,静中观动的艺术构思,使诗人与外界景物始终保持相当的距离,从而显示了一种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风度。

描写菊花的诗句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唐

描写菊花的诗句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唐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题菊花》 秋霜造就菊城花,不尽风流写晚霞李师广《菊韵》 淡巷浓街香满地,案头九月菊花肥王如亭《菊城吟》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晋·陶渊明《和郭主簿》 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唐·太宗《赋得残菊》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唐·杜甫《云安九日》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唐&mid...

有关于菊花的诗句、描写赞美菊花的诗句

有关于菊花的诗句、描写赞美菊花的诗句
★宋·杨万里《咏菊》: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菊花白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明·唐寅《菊花》: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陈毅《秋菊》: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唐·李商隐《菊花》: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董必武...

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出自初唐诗人宋之问的《始安秋日》 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卷云山角戢,碎石水磷磷。世业事黄老,妙年孤隐沦。归欤卧沧海,何物贵吾身。 赏析  公元710年(景云元年),唐睿宗即位,因为宋之问曾依附张易之、武三思,而将他贬至钦州(今广西钦州市)。这是他第二次被贬岭南。《始安秋日》这首就是他前往钦州途经桂林时所写的。《旧唐书》说他“再被窜谪,经途江岭,所有篇咏传...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出自宋代高翥的《清明日对酒》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清明这一天,南山北...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