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赏析
  这首《春雪》,构思新巧。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新年即阴历正月初一,这天前后是立春,所以标志着春天的到来。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二月初惊见草芽”,说二月亦无花,但话是从侧面来说的,感情就不是纯粹的叹惜、遗憾。“惊”字最值玩味。它写出了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心情 。这一“ 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韩愈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曾写道:“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诗人对“草芽”似乎特别多情,也就是因为他从草芽看到了春的消息吧 。从章法上看 ,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初见草芽”,一扬,跌宕有致,波澜起伏。

  三、四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情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开)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惆怅、遗憾,而是充满了欣喜。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这就是三、四两句的妙处,它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谓神来之笔。“却嫌”、 “故穿”,把春雪刻画得多么美好而有灵性。诗的构思甚奇。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才“ 故穿庭树”纷飞而来 。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却增加了诗的意趣。“作飞花”三字,翻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喧闹,一翻再翻,令读者目不暇接。

  第三、四段简要赏析: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嫌”、“穿”把春雪比作人,使雪花仿佛有了人的美好愿望与灵性,同时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似乎也给人春的气息,为诗歌增添了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渲染了热闹的喜悦气氛,这就是运用拟人手法的妙处。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出自唐代宋之问的《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我离开家乡到了五岭之外,经过了一个冬天,又到了春天。因为交通不便,我和家人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联系了。现...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出自盛唐诗人李白的《听蜀僧濬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赏析  这首五律写的是听琴,听蜀地一位法名叫濬的和尚弹琴。开头两句:“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说明这位琴师是从四川峨眉山下来的。李白是在四川长大的,四川绮丽的山水培育了他的壮阔胸怀,激发了他的艺术想象。峨眉山月不止一次地出现在他的里。他对故乡一...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出自唐代朱庆馀的《近试上张籍水部 / 近试上张水部 / 闺意献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洞房里昨夜花烛彻夜通明,等待拂晓拜公婆讨个好评。打扮好了轻轻问丈夫一声:我的眉画...

风淅淅,雨纤纤。难怪春愁细细添。

风淅淅,雨纤纤。难怪春愁细细添。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赤枣子·风淅淅》 风淅淅,雨纤纤。难怪春愁细细添。记不分明疑是梦,梦来还隔一重帘。 参考翻译 注释 ①淅淅:象声词,形容轻微的风声。②纤纤:形容细长。... 参考赏析 赏析 这一篇还是以少女...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