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出自盛唐诗人张谓的《早梅》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赏析
  自古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这首咏梅诗,则侧重写一个“早”字。
  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姿。第二句写这一树梅花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一个“迥”字,一个“傍”字,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这一句承上启下,是全诗发展必要的过渡,“溪桥”二字引出下句。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由于“近水”;第四句回应首句,是诗人把寒梅疑做是经冬而未消的白雪。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是”,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最后定睛望去,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树近水先发的寒梅,诗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点出了。
  梅与雪常常在诗人笔下结成不解之缘,如许浑《早梅》诗云:“素艳雪凝树”,这是形容梅花似雪,而张谓的诗句则是疑梅为雪,着意点是不同的。对寒梅花发,形色的似玉如雪,不少诗人也都产生过类似的疑真的错觉。宋代王安石有诗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也是先疑为雪,只因暗香袭来,才知是梅而非雪,和此篇意境可谓异曲同工。而张谓此诗,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寻觅的认识过程。并且透过表面,写出了诗人与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读者透过转折交错、首尾照应的笔法,自可领略到诗中悠然的韵味和不尽的意蕴。

描写秋天的诗句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描写秋天的诗句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宋·林速《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潇潇:小雨降落的样子。宋·柳永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宿雨:昨夜的雨。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唐·杜甫《月》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唐·李白《赠庐司户...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出自宋代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赏析:   "辛苦遭遇起一经,干戈冷清附近星."作者在面对生死关头,回想终身,感慨万千。他抓住了两件大事,一是以明经入...

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

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
出自清代张惠言的《相见欢·年年负却花期》 年年负却花期!过春时,只合安排愁绪送春归。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 参考翻译 注释 ①负却:犹辜负。②只合:只得,只当。▼ 参考赏析 评解 此词写春过惜春。作者以惋惜的心情埋怨自己年年错过花期。看似信手拈来,却是耐人寻味。“春来不觉去偏知”一句,更揭示了人之常情,即诸事往往在时过境迁之后,才倍觉珍贵。春如此,人生亦如此。全...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出自宋代诗人乐雷发的《秋日行村路》 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香。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 赏析  这首描绘了淳朴、自由、优美的农村田园风光。其诗清新可爱,含蓄隽永。“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蜓伴绿螳螂。”成为千古名句。清朝纪晓岚评价其诗无俗韵。陆游《水亭》有“一路风光谁画得?红蜻蜓点绿荷心”之句。当代钱钟书先生评价乐雷发之句“比陆游的新鲜具体,主诗也就愈有精彩”。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