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出自宋代诗人朱熹的《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赏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春回大地,诗人耳目一新。正是这新鲜的感受,使诗人认识了东风。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不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诗人由“寻”而“识”,步步深化,统率全诗的则是一个“新”字。但泗水在山东,孔夫子曾在泗水之滨讲学传道;而南宋时那地方早已沦陷于金国,朱熹怎能去游春呢?原来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春”暗喻孔子倡导的“仁”。这些意思如果用哲学讲义式的语言写出来,难免枯燥乏味。本诗却把哲理融化在生动的形象中,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劝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谢,明年花谢,白了人头。

劝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谢,明年花谢,白了人头。
出自元代赵秉文的《青杏儿·风雨替花愁》 风雨替花愁。风雨罢,花也应休。劝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谢,明年花谢,白了人头。乘兴两三瓯。拣溪山好处追游。但教有酒身无事,有花也好,无花也好,选甚春秋。 参考赏析 赏析 有些作者擅长描写人物,虽只寥寥数笔,但因点出了人物的鲜明特征,一下子就把人物写活了。有些作者又善长于描绘景物,也不过那么三两笔,就把景物活泼泼地勾勒了下来。古代诗词中,以“...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出自魏晋曹植的《明月上高楼》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言是客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出自南宋诗人赵师秀的《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赏析  首句“黄梅时节家家雨”,交待了当时的环境。黄梅时节乃是立夏后数日梅子由青转黄之时,江南多雨,俗称黄梅天。其时细雨绵绵,正所谓“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对于视觉,是一种低沉的安慰。至于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泄下,各...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出自唐代韦庄的《菩萨蛮·劝君今夜须沈醉》 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今天晚上劝您务必要喝个一醉方休...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