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出自宋代诗人朱熹的《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赏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春回大地,诗人耳目一新。正是这新鲜的感受,使诗人认识了东风。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不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诗人由“寻”而“识”,步步深化,统率全诗的则是一个“新”字。但泗水在山东,孔夫子曾在泗水之滨讲学传道;而南宋时那地方早已沦陷于金国,朱熹怎能去游春呢?原来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春”暗喻孔子倡导的“仁”。这些意思如果用哲学讲义式的语言写出来,难免枯燥乏味。本诗却把哲理融化在生动的形象中,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描写月亮的名诗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

描写月亮的名诗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 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对联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平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清诗纪事》 ...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出自宋代朱熹的《劝学诗 / 偶成》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一作:少年易老学难成)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青春的日子十分容易逝去,学问却很难获得成功,所以每一寸光...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
出自宋代苏轼的《菩萨蛮·回文夏闺怨》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院无风,柳丝垂,闺人昼寝。闺人...

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出自宋代柳永的《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