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出自宋代诗人朱熹的《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赏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春回大地,诗人耳目一新。正是这新鲜的感受,使诗人认识了东风。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不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诗人由“寻”而“识”,步步深化,统率全诗的则是一个“新”字。但泗水在山东,孔夫子曾在泗水之滨讲学传道;而南宋时那地方早已沦陷于金国,朱熹怎能去游春呢?原来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春”暗喻孔子倡导的“仁”。这些意思如果用哲学讲义式的语言写出来,难免枯燥乏味。本诗却把哲理融化在生动的形象中,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出自唐代胡令能的《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一个蓬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

激发心灵的语录,你看了吗

激发心灵的语录,你看了吗
富有哲理与特殊意义话语的记录,能引起共鸣的、发人深省、激发我们的心灵。 1. 生活就要像疯子一样地过,才能忘记生命给我们的颠簸 2.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你要的比别人多,就必须付出得比别人多 3. 别爱得太苦,两个错的人分手,也许能创造四个人的幸福 4. 命运不会亏欠谁,看开了,谁的头顶都有一汪蓝天;看淡了,谁的心...

关于冬天的诗句、描写冬天景物的诗句

关于冬天的诗句、描写冬天景物的诗句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两句写雪花纷飞的景象。 唐·李商隐《对雪二首》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咽:泉水因冰冻而流动不畅,因以呜咽来形容。吟:歌吟。 唐·刘驾《苦寒吟》:“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玉龙:形容飞雪。败鳞残甲:形容雪片乱舞如鳞甲之片纷纷坠落。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花影》   花影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又教明月送将来。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吟咏花影,抒发了个人想要有所作为,却又无可怎么办的心境。   这首诗从头到尾着眼于一个“变”字,写影的改变中体现出光的改变,写光的改变中体现出影的改变。榜首句中“上瑶台&rdq...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