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赏析
  全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虽没有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都没有脱离边塞诗的风韵。
  月色如银的京城,表面上一片平静,但捣衣声中却蕴含着千家万户的痛苦;秋风不息,也寄托着对边关思念的深情。读来让人怦然心动。结句是闺妇的期待,也是征人的心声。
  笼统而言,诗人的手法是先景语后情语,而情景始终交融。“长安一片月”是写景,同时又是紧扣题面,写出了“秋月扬明辉”的季节特点。而见月怀人是古典诗歌传统的表现方法,加之秋来是赶制征衣的季节,所以写月也有起兴的意义。此外,月明如昼,正好捣衣,而那“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月光,也容易勾起思妇的相思之情。制衣的布帛须先置砧上,用杵捣平捣软,是谓“捣衣”。这明朗的月夜,长安城就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声中,而这种特殊的“秋声”,对于思妇又是一种难耐的挑拨。“一片”、“万户”,写光写声,似对非对,措辞天然而得咏叹味。秋风,也是撩人愁绪的,“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便是对思妇的第三重挑拨。月朗风清,风送砧声,声声都是怀念玉关征人的深情。用“总是”二字,情思益见深长。这里,秋月秋声与秋风织成浑成的境界,见境不见人,而人物却好像真的在,“玉关情”也很浓。王夫之评价说:“前四句是天壤间生成好句,被太白拾得。”(《唐诗评选》)此情之浓,不可遏止,于是有了末二句直表思妇的心声:“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后世的某些人偏爱“含蓄”,如田同之就曾说:“余窃谓删去末二句作绝句,更觉浑含无尽。”(《西圃诗说》)其实未必是这样。“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大子夜歌》),慷慨天然,是民歌本色,原本不必故意使用那种吞吞吐吐的用语。而从内容上看,正如沈德潜指出的“本闺情语而忽冀罢征”(《说诗晬语》),使诗歌思想内容大大深化,更具社会意义,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冀求能过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全诗手法如同电影,有画面,有“画外音”。月照长安万户、风送砧声、化入玉门关外荒寒的月景、插曲:“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这是十分有意味的诗境,读者须知,这种犹如女声合唱的“插曲”决不多余,它是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画外也在画中,它回肠荡气,激动人心。因此,《秋歌》从正面写到思情,而有不尽之情。 

  •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互联网,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转载请注明: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 https://mj.facekun.com/684.html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出自宋代苏轼的《惠州一绝 / 食荔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不辞 一作:不妨) 参考翻译 译文 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

经典爱情诗句 缘散份尽,奈何爱情弄人

经典爱情诗句 缘散份尽,奈何爱情弄人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人不在,燕空归,负佳期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今生一场荷花梦,来生还做护花人。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风雨不解离别恨,缠缠...

关于描写夏天的诗句 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关于描写夏天的诗句 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写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凉之景。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轩:窗。 唐·杜甫《夏夜叹》 ◆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 孤花:一枝花。春余:春天剩余之景,时已至初夏。 唐·韦应物《...

有关荷花的诗句 荷花十馀里,月色攒湖林

有关荷花的诗句 荷花十馀里,月色攒湖林
静闻天籁拟鸣佩,醉折荷花想艳妆。 荷花十馀里,月色攒湖林。 露浥荷花气,风散柳园秋。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菊艳含秋水,荷花递雨声。 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 满目荷花千万顷,红碧相杂敷清流。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夏歌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荷花明灭水烟空,惆怅来时径不同。 虽云桃叶歌还醉,却被荷花笑不言。 数枝石榴发,一丈荷花开。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落上头。htt...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