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出自宋代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 记承天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

文言现象

一词多义与:相与步于中庭。(跟,向。介词)念无与为乐者。(和,连词。)遂:遂至承天寺。(于是)遂迷,不复得路(终于)《桃花源记》至:遂至承天寺。 (到)寡助之至。 (极点)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寻:寻张怀民。(寻找)未果,寻病终。(不久)《桃花源记》空: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旷澄澈)空谷传响。(空荡荡▼

参考赏析

思想感情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低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

写作背景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是选自《东坡志林》卷一。苏轼的著名词还有《江城子密州出猎》,《定风波》等。苏轼是父亲苏洵的第五个儿子,嘉祐二年(1057)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前三句)记叙:首句点明夜游的时间,为美好的月色而心动,遂起夜游之意。第二部分(第四句)描写: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庭院皎洁的月光。第三部分(第五句)议论:两个反问句引人深思。作者抒发面对月光产生的感触,表达了作者安适的心情。▼

赏析

整体赏析  这里的“美”首先来自内容的“真”。东月朗照,激发了作者的游兴,想到没有“与乐者”,未免美中不足,因而寻伴,这时错觉生趣,情感触动,于是记下此景此情,顺理成章,一切是那么的和谐自然,毫无雕饰造作之感。这“美”来自语言的“纯”。笔记如同拉家常,娓娓叙来。虽然没有奇景之处,但却不能增删或改动什▼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关于秋天的诗句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关于秋天的诗句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亭皋木叶...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盛唐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shé),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qiú)不暖锦衾(qīn)薄(bó)。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zhuó)。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出自唐代许浑的《金陵怀古》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参考翻译 注释 ①禾黍:语本《诗经王风黍离》小序:周大夫行役过故宗庙宫室之地,看见...

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

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
出自南宋诗人张良臣的《偶题》 谁家池馆静萧萧,斜依朱门不敢敲。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 赏析  这首写春天景色的一首好。前两句交代了池馆大门紧闭,周围很宁静。后两句说墙内的一枝杏花,让人想象着墙内的满园春色灿烂夺目。这里写出的并不仅仅是园中美丽的春色,还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写出了一片春意盎然,表现了春天有压抑不了的生机,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南宋中期诗人叶绍翁...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