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出自唐代沈佺期的《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 古意 / 独不见》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卢家年轻的主妇,居住在以郁金香浸洒和泥涂壁的华美的屋宇之内,海燕飞来,成对成双地栖息于华丽的屋梁之上。九月里,寒风过后,在急切的捣衣声中,树叶纷纷下落,丈夫远征辽阳已逾十载,令人思念。白狼河北的辽阳地区音信全部被阻断,幽居在长安城南的少妇感到秋日里的夜晚特别漫长。她哀叹:我到底是为哪一位思而不得▼

参考赏析

鉴赏一

这首七律,是借用了乐府古题“独不见”。郭茂倩《乐府诗集》解题云:“独不见,伤思而不得见也。”此诗的主人公是一位长安少妇,她所“思而不得见”的是征戍辽阳十年不归的丈夫。诗人以委婉缠绵的笔调,描述女主人公在寒砧处处、落叶萧萧的秋夜,身居华屋之中,心驰万里之外,辗转反侧,久不能寐的孤独愁苦情状。此诗对后来▼

鉴赏二

全诗从多侧面塑造出一位空阁独居的少妇形象.诗一上来就运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写"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以玳瑁装饰的画梁上双栖海燕的亲昵自得来反衬深居郁金堂的那位卢家少妇生活的孤单和内心的寂寞.中间四句用两两对称形式刻画这对少年夫妇生离死别的哀愁:丈夫远戍辽阳,妻子独居长安.▼

创作背景

此诗题一作“古意呈乔补阙知之”,又作“古意呈补阙乔知之”,疑为副题。乔补阙为乔知之,万岁通天(武则天年号,696—697)年间任右补阙,此诗当作于此时。▼

作者介绍

沈佺期 沈佺期 沈佺期,字云卿,相州内黄人。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擢进士第。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转考功郎给事中。坐交张易之,流驩州。稍迁台州录事参军。神龙中,召见,拜起居郎,修文馆直学士,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开元初卒。建安后,讫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佺期与宋之问,尤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语曰:苏李居前,沈宋比肩。集十卷,今编诗三卷。...

久雨寒蝉少,空山落叶深。

久雨寒蝉少,空山落叶深。
出自宋代的《山中》 结茅临水石,淡寂益闲吟。久雨寒蝉少,空山落叶深。危楼乘月上,远寺听钟寻。昨得江僧信,期来此息心。 参考翻译 注释 ①结茅:指盖造简陋的房屋。因其屋顶用茅草所盖,故称。韦应物《淮上遇洛阳李主簿》诗有“结茅临古渡,卧见长淮流”...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出自宋代诗人谢朓的《宣城郡内登望》 借问下车日,匪直望舒圆。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山积陵阳阻,溪流春谷泉。威纡距遥甸,巉岩带远天。切切阴风暮,桑柘起寒烟。怅望心已极,惝怳魂屡迁。结发倦为旅,平生早事边。谁规鼎食盛,宁要狐白鲜。方弃汝南诺,言税辽东田。 赏析  公元495年(建武二年)夏,谢朓出为宣城太守。题中“郡”字,即指宣城郡。首句“下车”,指到任。从“切切阴风暮,桑柘起寒烟”二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一百三十六)

语不惊人死不休(一百三十六)
生活: 生活被理解只能通過回顧,但面對生活必須要向前看。——索伦·克尔凯郭尔 一座神庙,即使荒芜,仍然是祭坛。一座雕像,即使坍塌,仍然是神。——莱蒙托夫 浪漫诗人李白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有,“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之一说。然后,笔锋一转“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多少诗人慨叹,人生如梦,笑看秋月春花...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