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出自宋代高翥的《清明日对酒》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清明这一天,南山北山到处都是忙于上坟祭扫的人群。焚烧的纸灰像白色的蝴蝶到处飞舞,凄惨地哭泣,如同杜鹃鸟哀啼时要吐出血来一般。黄昏时,静寂的坟场一片荒凉,独有狐狸躺在坟上睡觉,夜晚,上坟归来的儿女们在灯前欢声笑语。因此,人活着时有酒就应当饮,有福就应该享。人死之后,儿女们到坟前祭祀的酒哪有一滴流到▼

参考赏析

赏析

诗歌首联两句是远景,一句写物景,一句写人景。据此,我们不妨这样想,诗人在清明节这一天来祭扫,未到坟茔聚集之地,即以目睹此景,因墓地往往在深处,怕妨路径,故一眼必是望到远景。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呢?“南北山头多墓田”,“南北”当是虚指,意即四面八方。是不是就可以解成“四面八方的山头上有很多墓田”了▼

作者介绍

高翥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音同“著”)。字九万,号菊磵(古同“涧”),余姚(今属浙江)人。游荡江湖,布衣终身。是江南诗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游士”之称。高翥少有奇志,不屑举业,以布衣终身。他游荡江湖,专力于诗,画亦极为出名。晚年贫困潦倒,无一椽半亩,在上林湖畔搭了个简陋的草屋,小仅容身,自署“信天巢”。72岁那年,游淮染疾,死于杭州西湖。与湖山长伴,倒是遂了他的心愿。...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赏析  本抒发了诗人对老友的怀念。诗人捕捉住生活中的感受,描绘了夏夜乘凉的悠闲自得,只是不觉中生出了没有知音的感慨,以至梦中都会苦苦想念。诗人描写感受细腻,语言流畅自然,寄情于景,韵味十足。[3]   诗的内容可分两部分...

形容漂亮的诗句 人面桃花,情致两饶

形容漂亮的诗句 人面桃花,情致两饶
经珠不动凝两眉,铅华销尽见无邪。 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阑干。 佳人葺居,沉香亭北,百花槛栏,自是天葩梓里。 —肌妙肤,弱骨纤形。 回眸一笑百魅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风景怡人心舒畅。 人面桃花,情致两饶。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千朝回盼,万载流芳。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出自唐代许浑的《咸阳城东楼 / 咸阳城西楼晚眺 / 西门》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沉 通:沈)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

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

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
出自宋代诗人姜夔的《湖上寓居杂咏》 苑墙曲曲柳冥冥,人静山空见一灯。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 赏析  花园的围墙曲曲折折,柳树在夜色中昏昏暗暗,若隐若现,人静山空,小窗内射出一盏孤灯的亮光。   池塘里荷叶像云彩一样弥满并送来阵阵香气,一只小船摇曳着,乘着夜色驰向萧山方向。
Copyright ©   诗词名句网 保留所有权利.  站务合作: kf@facekun.com

用户登录

分享到: